[实用新型]直埋管道的检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0246.7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8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丰;武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检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水管道检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埋管道的检漏设备。
背景技术
“直埋”技术,是指工程管线的敷设方法之一。工业厂房内直埋可以理解为将管道直接埋入厂房地下的砂砾石回填层中。通常情况下,埋置于沙砾石垫层内的直埋管道是无法检漏的。地下铺设需要检漏的水管道,常规的敷设方式是沟道敷设或隧道敷设。这两种敷设方式工程造价很高,特别是隧道方式更使工程投资大幅增加,而且在特殊的工程应用中在技术上受到很大的制约,严重者使得方案不能实施而被迫改线,造成更大的投资增加。无论是管沟或隧道,其本身的结构体量要占据地下相当大的空间。在空旷的地下建设管沟或隧道基本不存在技术风险,但在诸如像大型电站主厂房内循环水管道,大型工业厂房中的冷却水管道设置管沟或隧道时,就不得不考虑厂房基础结构对空间的制约,这种制约因素有时是起决定性的,对管道敷设方案有颠覆性的影响。
随着大型火力发电厂烟塔合一方案的推广,由于冷却塔由常规的A列外布置改变成炉后常规烟囱的位置处布置,为了节约投资和降低运行费用,越来越多的电厂设计会面临着优先选择循环冷却水管道由炉后穿越主厂房地下的问题。但由于主厂房地下结构复杂,空间紧张且对管道走向要求严格,尤其是在地基土有湿陷性特征的工程中,迄今为止尚未有自炉后引接循环水管道的工程实践。面临这一问题的工程几乎都是选择常规循环水管道自A列外引接,通过厂区管道通廊与冷却塔相连的技术方案,就是常规的直埋技术方案,管道层下方做一般防渗设计,但不考虑检漏。因为直埋管道基本上都是在厂区敷设,万一发生泄漏也不致影响主厂房主体建筑的结构安全和电厂的安全运行。但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管道通廊会占据电厂总平面的很大面积,而且由于流程的迂回造成管道长度的增加、管道运行阻力增加导致运行费用增加的不良后果。有极个别的自炉后引接的工程由于其工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或其他因素也没有进行检漏设计。现阶段采用烟塔合一技术的火电厂,考虑到冷却塔中空气流量及热量是烟气的许多倍,烟气和冷却塔内热空气混合一起排放,具有很大的热释放率,可利用冷却塔内的强热空气流使烟气抬升高度增加,达到较好的扩散效果,降低烟气污染物的落地浓度,不需专门再设置高大的烟囱。湿冷机组采用烟塔合一技术的有华能北京热电厂、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2×300MW的供热机组、国华徐州发电公司2×1000MW机组。随着间接空冷机组建设的兴起,将脱硫塔布置在间冷塔内的三塔合一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塔合一技术是将脱硫吸收塔布置在冷却塔内,脱硫后的烟气经吸收塔顶部排出,通过冷却塔出口排向大气,采用三塔合一技术的有宝鸡第二发电厂扩建2×600MW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工程、山西山阴煤矸石电厂2×300MW间接空冷机组工程、华能秦岭发电有限公司2×600MW间接空冷机组工程、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00MW间接空冷机组工程。上述所有工程的循环水管道均由A列外引接通过管道走廊接至冷却塔,管道均采用直埋技术,均未采取防渗检漏措施。工程投资、运行费用均偏高,占地面积偏大。如果地下空间允许,直埋管道现有的检漏可能在工程设计中采用的技术也只有一种浅管沟式结构,浅管沟通常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支撑管道的重量和防渗导流。由于大型工程管道直径较大,重量较大,即使是浅管沟也要求结构部分的强度和刚度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就造成管沟结构体量较大,工程量较大,投资费用增加。而且为实现管沟功能的施工难度也很大,不易做到确保完全按照设计要求实现其功能,长距离的管沟其刚度安全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万一变形出现裂缝,其检漏功能便大打折扣,直接会影响到主体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
目前应用于工程或解决此问题的专利技术几乎全部是在疏、堵、检方面采取措施,疏堵措施毕竟也要增加不小的工程量。其实按照设计规范要求的保护厂房基础的防渗灰土垫层本身就能起到疏堵作用。如何能采取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漏技术可及时发现直埋于地下的压力水管道发生泄漏现象,提醒运行操作人员决定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泄漏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埋管道的新型检漏设备,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实现更少的占地面积以及更快的检测速度等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0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指套式照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道堵塞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