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浸式高压套管受潮状态指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49164.0 | 申请日: | 2014-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9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廖福旺;施广宇;涂恩来;王宁燕;卞志文;李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1/29 | 分类号: | G01N21/29;H01F27/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浸式 高压 套管 受潮 状态 指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浸式高压套管受潮状态指示器。
背景技术
油浸式高压套管是电力变压器最为关键的组件之一,套管受潮后,在电网高电压的长期作用下,容易出现绝缘击穿现象,甚至出现套管爆炸事故,导致电力变压器损坏,影响电网安全。近年来高压套管因密封结构设计、引线安装、材料老化等问题导致密封失效、套管受潮的现象时有发生,若在套管受潮初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则能很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对于套管受潮主要通过停电测量其介损和电容量的方法,间接检查其受潮情况。该方法存在着停电困难、检测周期长等问题,难以实时有效地检测套管受潮缺陷,因此如何实时方便地监控并指示套管绝缘受潮的状态,尽早发现套管受潮缺陷,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避免缺陷或事故进一步扩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浸式高压套管受潮状态指示器,能够实时有效、可靠的指示出油浸式高压套管受潮状态,且不需要停电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浸式高压套管受潮状态指示器,包括接口件,所述接口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接口件的另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油浸式高压套管储油柜相连接的螺纹,所述凹槽中部设置有通向接口件另一端的的贯穿孔,所述凹槽内连接有变色机构,所述变色机构包括一无色的透明管,所述透明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封板,所述透明管内放置有变色硅胶,所述封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孔径小于变色硅胶外径的通孔,所述透明管外套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均布有若干个观察变色硅胶的观察孔,所述保护套的一端螺纹连接在接口件带凹槽的一端侧壁上,所述保护套的另一端设置有带凹坑的盖板,所述变色机构的另一端顶抵在盖板的凹坑内。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管两端分别与凹槽和凹口相接触的侧壁上均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贯穿孔连通的抽充气孔,所述抽充气孔由内而外孔径依次增大,其内壁由内向外形成第一环形阶面和第二环形阶面,所述抽充气孔内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弹簧、顶珠、O行密封圈、中部设置有气孔的压块、密封塞,所述O行密封圈放置在第一环形阶面上,所述压块通过螺纹连接与抽充气孔相连接,所述压块的底端抵靠在第二环形阶面上,所述压块的气孔孔径小于O行密封圈的内径,所述顶珠在弹簧的作用下顶抵在O行密封圈的下侧,所述密封塞通过螺纹连接与抽充气孔相连接,所述密封塞的侧面设置有环形密封圈;对透明管内进行抽气或充气时,取下密封塞,用一根外径小于或等于压块气孔孔径的管,把顶珠往下压,即可对变色机构进行抽充气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管为无色的塑料透明管或玻璃管。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件另一端与油浸式高压套管相连接的螺纹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通过设置在保护套侧壁一端的插销与保护套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硅胶受潮变色的非电方法监测套管受潮状态,克服了电气法需停电检测、检测周期长、存在干扰等问题,本指示器结构简单可靠,能够在线、实时有效地监测并直观显示套管受潮状态,能够在套管受潮初期进行状态指示,提醒运维人员及时处理,避免了套管受潮缺陷的进一步发展和事故的发生,确保其安全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抽充气孔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1-接口件,11-与油浸式高压套管相连接的螺纹,12-环形密封圈,13-贯穿孔,2-透明管,21-封板,22-变色硅胶,3-保护套,31-盖板,32-插销,33-透明管两端的环形密封圈,4-抽充气孔,41-弹簧,42-顶珠,43- O行密封圈,44-压块,45-密封塞,46-管,5-油浸式高压套管储油柜,51-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9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