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电线路下侧树木修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8999.4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5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向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025 | 分类号: | A01G3/025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 线路 树木 修剪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线路铺设辅助工具,具体是指配电线路下侧树木修剪结构。
背景技术
从降压变电站把电力送到配电变压器或将配电变压器的电力送到用电单位的线路称为配电线路。配电线路电压为3.6kV~40.5kV,称高压配电线路;配电电压不超过1kV、频率不超过1000Hz、直流不超过1500V,称低压配电线路。配电线路的建设要求安全可靠,保持供电连续性,减少线路损失,提高输电效率,保证电能质量良好。目前,配电线路穿街过巷已成为常见现象,但是配电线路与用于城市美化的树木之间存在的树线矛盾日渐加深,特别是配电线路下侧的树木,因此,配电线路下侧的树木修剪成为城市线路能否安全运行的关键,若是任由其自由生长,树木的自身生长很可能接触到线路,导致线路受力破损或是直接导致相间短路,不仅会引起城区大部分的供电中止,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火灾;此外,树体上带有的高压电流会伤及过往的行人,并且对于检修线路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配电线路下侧的树木必须进行合理的修剪。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在铺设线路之前,人工使用刀具等器械对配电线路上的树枝或是树木进行修剪,但此类方法操作危险,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另一类是通过高空作业车进行修改,此种方式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但是高空作业车的使用成本高,适用环境局限性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配电线路下侧树木修剪结构,方便快速对配电线路下侧的树木进行修剪,增大修剪结构的使用范围,可保证人工在地面上对待修剪的树枝进行安全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配电线路下侧树木修剪结构,包括支撑杆、驱动机构和切割底座,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驱动机构和切割底座连接,所述切割底座内安装有链锯,在切割底座的一侧设置有悬挂钩,所述悬挂钩中部开设有一间隙,且所述链锯正对该间隙处,在切割底座上转动设置有劣弧板,劣弧板上开有弧形通孔,在切割底座上还设置有挡销和棘轮,挡销穿过弧形通孔,在悬挂钩的内侧开有凹槽,劣弧板与凹槽通过扭簧连接,所述悬挂钩的下端部与棘轮啮合。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人工将支撑杆举起,因为驱动机构为本实用新型的重量最大的部分,因此将其设置在支撑杆的底部,可有效降低在对配电线路下侧的树枝进行修剪时的工作强度;当链锯到达待切割的树枝时,悬挂钩将树枝的主干卡住,转盘能够在切割底座上自由转动,根据待切割树枝直径的大小,可直接将悬挂钩靠住树枝来调节悬挂钩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人工推动支撑杆使得链锯开始切割树干,使得悬挂钩受到一个朝向链锯的作用力,同时扭簧受力使得悬挂钩下端部与棘轮分离,当链锯切割的过程中因故障或是工作人员需要休息时,链锯停止对树干切割,扭簧受力消失使得悬挂钩下端部与棘轮重新啮合,始终保持悬挂钩对树干的夹持力,避免修剪结构坠落而造成安全事故;当将树干切割完成后,被切掉的一部分树干会下落,悬挂钩的中部开设有一间隙,使得悬挂钩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对树干进行夹持,切割完毕后可避免本实用新型随切割下来的树干一起下落,避免本实用新型意外受损,提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可靠度;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杆采用强度较大的绝缘材质,在操作过程中能够避免与树干上高压电流对工人的伤害以及对操作效率的影响。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蜗杆,蜗杆置于支撑杆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与蜗杆的下端部配合,在切割底座内设置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与蜗杆的上端部配合,所述链锯的转轴与第二蜗轮连接。将电机置于支撑杆的底部能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负荷和人工的工作强度,二级蜗轮蜗杆的设置,能保证链锯在使用过程中稳定运行,提高树枝修剪的效率。
还包括收料箱,所述收料箱固定在切割底座内,在链锯与悬挂钩之间倾斜设置有弧形槽,弧形槽与收料箱连接。在对树枝切割时会产生大量的碎屑,并且碎屑会由高空下落,影响环境的同时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视线,倾斜设置在链锯与悬挂钩之间的弧形槽可随着链锯的移动而将切割产生的碎屑收集至收料箱中,保证切割工作快速进行。
所述电机置于保护壳体内,且在保护壳体上设置有扶手。为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将电机置于保护壳体内,且在保护壳体上设置有扶手,通过扶手工人可实现支撑杆的多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8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