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下隧道桥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7520.5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5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万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雷 |
主分类号: | E02D29/067 | 分类号: | E02D29/06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船大专利事务所 23201 | 代理人: | 张贵丰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隧道,具体地说是海下隧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跨海陆路交通主要是通过跨海架桥和海底开凿隧道实现的,这两种方式均存在诸多不足。跨海大桥易受风、雾、雨、雪等气候因素影响,难以全天时候畅通,海底隧道虽可实现全天候通行,但在海域过深或遇有海沟及海底地质复杂等情况下,常造成过渡隧道过长,难度过大或根本不可能建造的现实,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跨海的海下隧道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海下隧道桥,其特征是:包括岸基过度隧道、吊浮隧道桥筒、桥墩,吊浮隧道桥筒设置在海下,桥墩之间沿吊浮隧道桥筒轴向均匀设置且均固定在海底,吊浮隧道桥筒通过固定孔、环或桩基固定在桥墩上,所述的岸基过度隧道包括第一岸基过度隧道和第二岸基过度隧道,第一岸基过度隧道和第二岸基过度隧道分别设置在吊浮隧道桥筒两端的海岸下并分别与吊浮隧道桥筒的两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吊浮隧道桥筒的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介于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之间,取长补短,兼具两者优势并避免各自劣势,具有设计合理,环保节能,安全可靠,适应范围广,建造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是由岸基过度隧道1、桥墩2和吊浮隧道桥筒3构成,在建跨海底隧道的相对两个海岸9下建岸基过渡隧道1至水下入海接口4,在预定位置建桥墩2至预定高度,吊浮隧道桥筒3分节制作,封堵两端以其自身浮力拖运至所需位置,多节连接后沉入海面10以下预定位置,并固定于桥墩2或对接于隧道入海接口4,对接安装完毕后,贯通整个隧道全程。
吊浮隧道桥筒3经过浅滩时可采用开沟桥筒浅埋5方式处理,经过海沟13时,可采用锚链6方式固定于海沟13底部,经过海岛11时可开凿隧道,按岸基过渡隧道1方式处理,也可在岛上修建中途站7,经过暗礁14时可取代桥墩2通过,也可于其上修建开放和密封的服务站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雷,未经万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7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