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新型复位扭簧的VVT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47288.5 | 申请日: | 2014-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 发明(设计)人: | 谭建伟;向明朗;王川;刘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新型 复位 vvt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VVT系统,尤其是一种带有新型复位扭簧的VVT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近几十年来,基于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型和降低排污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发动机厂商、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ble Valve Timing)就是近些年来逐渐被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中的一种,它可提升发动机功率、扭矩,降低油耗和尾气排放。
复位扭簧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重要部件,对系统的响应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保证在停机的情况下,系统能准确的回到初始位置。但由于某些发动机空间布置的局限,转子的空间不能满足复位弹簧的安装,只能采用多个定位销的来代替复位扭簧,造成转子启停的响应效率不够高,对整个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使整个发动机的内部结构趋于复杂,延长了生产工时,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新型复位扭簧的VVT系统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可靠且经济实用,装配后占用空间小,安装牢固,不易松动脱落。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带有新型复位扭簧的VVT系统,包括有壳体、固定在壳体上的前盖、固定在壳体内的转子和与转子连接的转子定位套;转子定位套伸入前盖内部;前盖内侧设置有开口;转子定位套上设置有缺口;前盖和转子定位套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复位扭簧一端卡在转子定位套的缺口处,另一端卡在前盖上的开口处。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前盖的远离壳体的一端安装有螺堵。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复位扭簧在装入前盖和转子定位套之间后存在一定的预扭力。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复位扭簧的两端头处向同一方向弯曲形成挂钩。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该方案能顺利解决由于转子小径尺寸小,复位扭簧无法安装的问题,同时在前盖上开设复位扭簧安装口的方式,既可靠的实现了扭簧定位,又减少传统的定位销,减少了系统零件数量,节约了成本,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转子定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B截面示意图。
图7为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E-E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为螺堵,2为转子定位套,3为复位扭簧,4为,5为前盖,6为转子,7为螺钉,8为壳体,9为皮带轮,20为缺口,23为开口,24为挂钩,25为挂钩,26为扭簧扭转最大位置,27为扭簧装配好后的预扭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转子定位套2过盈压装在转子6上,通过定位销12定位。复位扭簧3装入前盖5和转子定位套2之间,一端卡在转子定位套2上的缺口20处,另一端卡在前盖5上的开口23处。前盖5通过螺钉7与壳体8、皮带轮9固定在一起,复位扭簧3安装好后存在一定的预扭力,工作的过程中,转子定位套2起导向作用,防止复位扭簧3过大的变形。螺堵1装入前盖5后,既能起系统的密封的作用,同时可防止扭簧3从前盖5的缺口处脱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挂钩24安装在前盖5上的开口23处,挂钩25挂在转子定位套上的开口20处。27为扭簧装配好后的预扭位置,26为扭簧扭转的最大位置。
该实用新型能顺利解决由于转子6小径尺寸小,扭簧3无法安装的问题,同时在前盖5上开扭簧安装缺口23的方式,既可靠的实现了扭簧定位,又减少传统的定位销,减少了系统零件数量,节约了成本,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72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