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关节恢复被动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6937.X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0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孙爱霞;于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爱霞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树祥 |
地址: | 261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肢 关节 恢复 被动 训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下肢关节恢复被动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功能障碍者,在手术后早期被动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病人由于缺乏术后肌肉的主动收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为防止下肢肌肉收缩,需要对下肢进行反复屈伸训练,现有的训练装置实现下肢屈伸的机构复杂,同时屈伸频率不可调节,屈伸力量也不可调节,同时也不能对下肢进行各个角度的屈伸运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下肢屈伸训练,结构简单,移动方便,可调节屈伸频率、屈伸角度及屈伸力量的下肢关节恢复被动训练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关节恢复被动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构件,支撑构件上固定连接有平台,平台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滑动板上铰接有翻板,翻板可相对滑动板翻转,翻板与滑动板之间还连接可调节翻板与滑动板之间角度的支撑杆,平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平台之间通过第二弹性构件连接,平台上与固定块相对的一端设有高度可调的张紧轮;
所述箱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轴靠近伺服电机的一端伸出箱体外部与伺服电机传动连接,第一转轴与伺服电机之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箱体内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第二转轴上位于箱体内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被动齿轮,被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上位于箱体内的位置还固定连接有凸轮,箱体内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拐臂,拐臂包括短臂和长臂,短臂设置在靠近凸轮的位置,短臂上转动连接有辊子,辊子与凸轮传动连接,长臂与箱体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弹性构件连接,所述拐臂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拉绳的另一端经过张紧轮与滑动板固定连接。通过调整翻板与滑动板之间的角度,可方便调整小腿抬起的高度,进而调整屈伸角度;通过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可调整滑动板往复运动的频率,进而调整下肢的屈伸频率;通过调节张紧轮的高度可调节滑动板的位移,进而调整下肢屈伸力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翻板上设有两个可容纳脚后跟的凹坑,,凹坑的设置可方便搭放脚。
进一步改进:
所述底座的下部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的设置可方便移动康复装置。
进一步改进:
所述滑动板的下部转动连接有滚动轮,滚动轮的设置可方便滑动板在平台上运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轮与拐臂配合的方式即可实现滑动板的往复运动,进而完成下肢的屈伸运动,不仅简化了运动机构的结构,而且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通过调整翻板与滑动板之间的角度,可方便调整小腿抬起的高度,进而调整屈伸角度;通过调整伺服电机的转速可调整滑动板往复运动的频率,进而调整下肢的屈伸频率;通过调节张紧轮的高度可调节滑动板的位移,进而调整下肢屈伸力量。
下面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B向视图。
图中:1-底座;2-箱体;3-支撑构件;4-滑动板;5-第一转轴;6-驱动齿轮;7-被动齿轮;8-凸轮;9-第二转轴;10-拐臂;11-固定轴;12-辊子;13-第一弹性构件;14-拉绳;15-张紧轮;16-平台;17-固定块;18-第二弹性构件;19-滚动轮;20-滚轮;21-锥齿轮;22-伺服电机;23-凹坑;24-翻板;25-支撑杆;101-短臂;102-长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下肢关节恢复被动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箱体2,箱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构件3,支撑构件3上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平台16,平台16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滑动板4上铰接有翻板24,翻板24可相对滑动板4翻转,翻板24与滑动板4之间还连接可调节翻板24与滑动板4之间角度的支撑杆25,平台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与平台16之间通过第二弹性构件18连接,平台16上与固定块17相对的一端设有高度可调节的张紧轮1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何常规的技术手段(如将张紧轮15通过升降架与平台16固定等方式)来实现张紧轮15高度的调节,在此不再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爱霞,未经孙爱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69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剖腹产术后助行器
- 下一篇:按摩椅扶手上的旋转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