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刮胶治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45247.2 | 申请日: | 2014-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9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何丕;刘红宇;董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光凡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鑫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刮胶治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刮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刮胶治具。
背景技术
陶瓷插芯,也叫陶瓷插针,在光通信使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光纤的物理对接。当两个插芯对接后,两个球面的最高点碰上,因插芯内孔同心度及套管内孔精确度的保证,使两根光纤的模场对接,完成光纤的物理连接。但是,如因某种原因导致两根光纤的模场没有完全对准时,光信号就会在此造成损耗,严重的会造成不通光。很多厂家目前是在生产前通过各种手段防止陶瓷插芯外壁带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因为胶水是透明流动的,效果都不明显,也有在生产后在显微镜下全检的,但由于每个插芯需要滚动查看,且是完全的人工操作,其最终的效果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中中传统刮胶效率较低,且传统刮胶治具制造成本较高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刮胶治具,该刮胶治具刮胶效率高,不对插芯及光纤造成伤害,且其生产、维护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刮胶治具,包括多个单模块刮胶结构,所述单模块刮胶结构包括两处平行相对的横槽、设置于两处横槽中间部位的平台以及卡合于横槽中的刀片,所述横槽包括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交替组成横槽,所述第一槽宽度与刀片厚度一致,所述第二槽两侧槽壁与刀片的距离不等,所述单模块刮胶结构组成多排多列。
上述所述刀片的刀刃朝上放置。
上述横槽的深度与刀片的宽度相适配。
上述相邻两个单模块刮胶结构之间的间距为5 mm~10 mm。
上述单模块刮胶结构中两处横槽之间的距离为8 mm~11 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刮胶治具结构简单,能够完全除去陶瓷插芯外壁的胶水,刮胶效率高,将带有光纤的陶瓷插芯放置在平台上,使插芯在刀刃上转动而刮去插芯外壁的胶水,该刮胶治具刮胶效率高,不对插芯及光纤造成伤害,且生产成本低,维护起来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刮胶治具,包括多个单模块刮胶结构,所述单模块刮胶结构包括两处平行相对的横槽1、设置于两处横槽1中间部位的平台2以及卡合于横槽中的刀片3,所述横槽1包括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所述第一槽11与第二槽12交替组成横槽1,所述第一槽11宽度与刀片3厚度一致,所述第二槽12两侧槽壁与刀片3的距离不等,所述单模块刮胶结构组成多排多列;所述刀片3的刀刃31朝上放置;横槽1的深度与刀片3的宽度相适配;相邻两个单模块刮胶结构之间的间距为5 mm~10 mm;单模块刮胶结构中两处横槽1之间的距离为8 mm~11 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刀片3的刀刃31方向朝上放置在横槽1中,横槽1中的第一槽11卡紧刀片3使其固定,在卡入刀片过程中,第一槽11内的异物及加工过程中的金属屑会落入第二槽12内,将带有光纤的陶瓷插芯放置在平台2上与刀刃31接触,通过外力转动插芯,使插芯在刀刃31上转动而刮掉插芯外壁的固体胶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光凡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光凡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52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