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驱离合指纹识别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3380.4 | 申请日: | 2014-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1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静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47/06;E05B49/00;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 指纹识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合机构,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智能电子门锁上使用的多备份开门的离合机构,属于智能电子门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合机构是智能电子门锁中必须使用的重要机构之一,它通过控制门锁把手与锁芯的连接与断开,达到锁门与开门的效果;比如酒店锁,家用指纹锁等,都要用到离合机构。离合机构是机电结合的地方,是一把智能电子锁的心脏。
目前常用的离合机构方法是利用电机驱动,把电机的转动变为平动,前进时推动离合柱体前进,后退时靠弹簧弹力复位。
由于离合机构中的离合柱子必须承受把手的扭力,这个力常最终使离合柱子磨损,导致离合柱子不能自由前进和后退而卡死,前面说了,离合机构是智能电子门锁的心脏,因此,一旦离合柱子卡死,这把锁就开不了门或者是锁不了门;同时重新找厂家换掉离合机构,重新安装,重新安装时要拆掉螺丝然后重新打上,如果不能保证新装螺丝与原来的螺丝孔刚好对正,则锁舌与门扣板不能很好配合,导致门锁假锁,或锁不上,影响用户人身财物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驱离合指纹识别锁,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锁面板a,该锁面板a上安装有把手1和与之相连的方轴11,所述的把手1与方轴11之间安装有离合柱2,所述的锁面板a内安装有减速箱4,锁头7和电磁铁5,所述的减速箱4安装在方轴11的底部,该减速箱4的上端安装有拨片3,该拨片3的位置与离合柱2相对应,所述减速箱4的两侧设有沿方轴11方向垂直运动的导轨,所述减速箱4底部的一侧安装有推板10,该推板10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的锁头7和电磁铁5,所述的锁头7包含与之相配合的锁芯轴8,该锁芯轴8的另一端安装有锁芯拨片9,所述锁芯拨片9的行程位置与推板10的一侧相对应,所述的电磁铁5通过固定压片6固定在锁头7的一侧,该电磁铁5中铁芯的行程位置与推板10的另一侧相对应。
所述的拨片3为Y形结构。
所述的锁芯拨片9整体为螺旋形凸台结构。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当常规开启方式即用减速箱开启,如果出现主电源电池电量不足或耗尽时,芯片控制部分自动切换到备用开启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因备用机械钥匙锁在室内而无法开启的情况出现,且备用开启方式不同于常规开启方式的电机控制,从而达到与机械钥匙一样的开启效果,且使用此三驱离合机构,可以在断电,机械钥匙锁在室内这两种情况下进行开启,因此避免了智能电子门锁把主人拒之于门外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锁面板a,该锁面板a上安装有把手1和与之相连的方轴11,所述的把手1与方轴11之间安装有离合柱2,所述的锁面板a内安装有减速箱4,锁头7和电磁铁5,所述的减速箱4安装在方轴11的底部,该减速箱4的上端安装有拨片3,该拨片3的位置与离合柱2相对应,所述减速箱4的两侧设有沿方轴11方向垂直运动的导轨,所述减速箱4底部的一侧安装有推板10,该推板10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的锁头7和电磁铁5,所述的锁头7包含与之相配合的锁芯轴8,该锁芯轴8的另一端安装有锁芯拨片9,所述锁芯拨片9的行程位置与推板10的一侧相对应,所述的电磁铁5通过固定压片6固定在锁头7的一侧,该电磁铁5中铁芯的行程位置与推板10的另一侧相对应。
所述的拨片3为Y形结构。
所述的锁芯拨片9整体为螺旋形凸台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
本具体实施可通过减速箱4、锁头7或电磁铁5驱动开锁,其中所述的减速箱4内装有两组齿轮和马达减速箱4可以整体向前运动,并有复位弹簧,其中拨片3可以在减速箱4不向上运动的情况下单独向上运动,这个运动也是智能电子锁的常规工作模式,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拨片3向上运动时,推动离合柱2向上运动接通把手1与方轴11,从而下压把手1即可开门。开门完毕,离合柱2在内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把手1与方轴11脱开,再次下压把手,把手处于空转状态而达到锁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静,未经徐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3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