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档控制的起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1830.6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8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方勇;徐刚;娄国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勇 |
主分类号: | F42D1/045 | 分类号: | F42D1/045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3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起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爆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档控制的起爆器,属于爆破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爆破、战场破坏作业、战场环境模拟等众多领域需要使用起爆器,通过起爆器充电和高压放电,实现对电雷管的引爆。传统起爆器结构简单,控制单一,由于起爆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控制电路中的电容进行一定时间的充电,单个档位的起爆器在引爆电雷管时,各个电雷管的引爆时间间隔较长,爆破效率不高。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1593952U,公告日为:2010年9月29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子起爆器,其特征在于由电池,与此电池一端相连接的旋转开关,与此旋转开关相连接的直流电压变换器,与此直流电压变换器相连接的一根外接引线,与电池的另一端相连接的另一根外接引线,连接在此二根外接引线之间的电阻所组成,旋转开关设有零位、充电位和点火位。但是该装置结构简单,控制单一,只能进行单个电雷管的引爆作业,进行多个电雷管引爆时,引爆时间间隔较长,爆破效率不高,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起爆器结构简单,控制单一,各个电雷管的引爆时间间隔较长,爆破效率不高的缺陷和不足,现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各个电雷管的引爆时间间隔较短,爆破效率高,使用很方便的一种多档控制的起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档控制的起爆器,包括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上设置有操作旋钮,操作旋钮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控制档以及一个关闭档,控制档分别连接有一个起爆控制单元,起爆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线缆与电雷管连接端相连接。
所述起爆控制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滑动变阻器RP、指示灯HL、感应线圈W1、感应线圈W2、感应线圈W3、二极管VD、三极管V、常开开关S1、开关S2、常闭开关S3以及电源,电源与常开开关S1串联后与电容C1相并联,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与电容C1相并联,感应线圈W2的一端与三极管V的基极相连接,感应线圈W2的另一端与电阻R1和电阻R2相串联,感应线圈W1的一端与三极管V的集电极相连接,感应线圈W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电容C1以及电源8相串联。
所述二极管VD、感应线圈W3以及开关S2串联后经控制线缆6与电雷管连接端7相连接,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串联后与二极管VD、感应线圈W3相并联,电阻R3、电阻R4以及滑动变阻器RP串联后与二极管VD、感应线圈W3相并联,电阻R5和常闭开关S3串联后与二极管VD、感应线圈W3相并联。
所述电容C5与指示灯HL并联后再与电阻R4和滑动变阻器RP相并联。
所述操作旋钮的内部与常开开关S1、开关S2以及常闭开关S3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控制器本体上设置有操作旋钮,操作旋钮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控制档以及一个关闭档,每个控制档对应连接一个起爆控制单元,起爆控制单元通过控制线缆与电雷管连接端相连接,同一个起爆器可以控制多个电雷管引爆。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通过多档控制缩短了多个电雷管引爆的时间间隔,同时起爆控制单元本身也缩短了充放电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爆破效率,使用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起爆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控制器本体1,操作旋钮2,控制档3,关闭档4,起爆控制单元5,控制线缆6,电雷管连接端7,电源8,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滑动变阻器RP,指示灯HL,感应线圈W1,感应线圈W2,感应线圈W3,二极管VD,三极管V,常开开关S1,开关S2,常闭开关S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档控制的起爆器,包括控制器本体1,所述控制器本体1上设置有操作旋钮2,操作旋钮2的外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控制档3以及一个关闭档4,控制档3分别连接有一个起爆控制单元5,起爆控制单元5通过控制线缆6与电雷管连接端7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勇,未经方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1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螺旋测微器
- 下一篇:一种弹药自动装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