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黏粘自锁垫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9626.0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6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俞学文;奚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友尼可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3/00 | 分类号: | F16B43/00;F16B3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垫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黏粘自锁垫圈。
背景技术
垫圈是指垫在被连接件与螺母之间的零件。一般为扁平形的金属环,用来保护被连接件的表面不受螺母擦伤,分散螺母对连接件的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黏粘自锁垫圈,其能使旋紧的螺母、螺栓通过高分子液态胶充分黏粘自锁,还能有效地分散垫圈的应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新型黏粘自锁垫圈,包括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以及若干橡胶圆管;
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平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与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的圆心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位于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正上方,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与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的内外径相同;
所述各橡胶圆管位于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之间,且都垂直于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
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底面设有与橡胶圆管一一对应的第一圆环形凹槽,所述各第一圆环形凹槽沿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周向均布;
所述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顶面设有与橡胶圆管一一对应的第二圆环形凹槽,所述各第二圆环形凹槽沿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周向均布;
所述橡胶圆管的顶端插入对应的第一圆环形凹槽,并与该第一圆环形凹槽紧配合;所述橡胶圆管的底端插入对应的第二圆环形凹槽,并与该第二圆环形凹槽紧配合;
所述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顶面还设有第三圆环形凹槽,该第三圆环形凹槽与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共圆心,所述圆环形凹槽内注有(注满)高分子液态胶,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底面设有与圆环形凹槽相对应的凸环,所述凸环用于插入所述圆环形凹槽;
所述各橡胶圆管位于第三圆环形凹槽的外圆周外。
本实用新型垫圈使用前,高分子液态胶稳定的黏粘在第三圆环形凹槽内;当螺母旋紧,挤压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和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使各橡胶圆管在竖直方向收缩变形,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和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的垂直间距逐渐变小,凸环亦逐渐插入第三圆环形凹槽,使圆环形凹槽内的高分子液态胶溢出,螺母与螺栓充分黏粘自锁。
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之间设置多个橡胶圆管,能有效地分散垫圈的应力。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环形凹槽和第二圆环形凹槽一一对应,且第一圆环形凹槽和对应的第二圆环形凹槽共轴,能保证各橡胶圆管竖直,能更有效地分散垫圈的应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黏粘自锁垫圈,其能使旋紧的螺母、螺栓通过高分子液态胶充分黏粘自锁,还能有效地分散垫圈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黏粘自锁垫圈,包括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2,以及至少六个橡胶圆管(图中仅示出橡胶圆管31、橡胶圆管32);各橡胶圆管的内外径相同,各橡胶圆管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2平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与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2的圆心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位于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2正上方,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与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2的内外径相同;
所述各橡胶圆管位于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2之间,且都垂直于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
所述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底面设有与橡胶圆管一一对应的第一圆环形凹槽(图中仅示出第一圆环形凹槽111、第一圆环形凹槽112),所述各第一圆环形凹槽沿第一扁平圆形金属环1周向均布;
所述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2顶面设有与橡胶圆管一一对应的第二圆环形凹槽(图中仅示出第二圆环形凹槽211、第二圆环形凹槽212),所述各第二圆环形凹槽沿第二扁平圆形金属环2周向均布;
所述橡胶圆管的顶端插入对应的第一圆环形凹槽,并与该第一圆环形凹槽紧配合;所述橡胶圆管的底端插入对应的第二圆环形凹槽,并与该第二圆环形凹槽紧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友尼可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友尼可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9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