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高温陶瓷多管除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6749.9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6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栩婕;张忠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海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赵臻淞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 陶瓷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耐高温陶瓷多管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陶瓷多管除尘器的结构参见图1,箱体5内部利用上花板6与下花板4阵列排布有若干个耐高温陶瓷旋风子2,高温烟气由进气口1进入,通过陶瓷叶片导向,在旋风子2内部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粉尘和气体分离,粉尘降落在集灰斗3内,经锁气器排出,而净化后的气体从上部出气口7排出。通常箱体5、上花板6与下花板4采用钢板制造,虽然陶瓷旋风子2经过1450度的高温烧制,能长期耐800度的高温烟气,但是金属钢板难以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而且,由于金属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因此数次热循环以后,金属与陶瓷之间的连接部容易产生缝隙,导致烟尘污染;膨胀后的金属也容易对陶瓷产生挤压,导致陶瓷管的碎裂与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多管除尘器难以适应于高温长期工作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耐高温陶瓷多管除尘器,从而可以保证其在高温状态下长期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高温陶瓷多管除尘器,箱体内部利用上花板与下花板阵列排布有若干个耐高温陶瓷旋风子,箱体内壁砌耐高温异形砖,在异形砖和钢板之间采用钢筋笼并浇注有耐高温浇注料,箱体顶部浇注耐高温浇注料;上花板为高温浇注料双层钢筋高温混凝土预制件;下花板采用钢制笼架结构拉筋加强,并采用高温浇注料浇筑;进气口与出气口均采用耐高温耐磨浇注料立模浇注一次性成型;相邻陶瓷旋风子之间、陶瓷旋风子与箱体之间,填充有保温填充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金属与陶瓷之间的连接处留有膨胀缝,采用陶瓷纤维棉进行填充。
所述膨胀缝宽5~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基于原陶瓷多管除尘器进行改进,除尘器内壁所有与高温烟气接触的钢材部分均采用非金属材料做内衬,在箱体、顶壁、上下花板以及旋风子之间,采用了耐高温异型砖、耐高温浇注料以及保温填充料,有效地实现了隔热与降温的作用,防止金属材料高温损坏。同时,在各连接部设置有膨胀缝,采用陶瓷纤维棉进行填充,防止金属高温膨胀受阻,挤压损坏陶瓷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长期稳定地处理550~600度高温的烟尘,具有安全稳定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1、进气口;2、旋风子;3、集灰斗;4、下花板;5、箱体;6、上花板;7、出气口;8、异形砖;9、浇注料;10、保温填充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耐高温陶瓷多管除尘器的箱体5内壁砌有一次性烧结的耐高温异形砖8,在异形砖8和箱体5钢板之间采用钢筋笼并使用耐高温浇注料9进行一次性浇注,以增加三者之间的粘结强度。箱体5顶部采用钢板上焊接耐高温抓钉,然后预支浇注完成后再采用螺丝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花板6不采用任何的金属材料,而是采用高温浇注料双层钢筋高温混凝土预制件制造。由于烟气经过陶瓷旋风子在高速的旋转后,粉尘落到下部集灰斗,此时的烟气温度稍有下降,下部花板的变形相比较小一些,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下花板4采用钢制笼架结构拉筋加强,并采用高温浇注料浇筑。进气口1与出气口7的烟气冲刷力很大,磨损特别厉害,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口1与出气口7均采用耐高温耐磨浇注料立模浇注一次性成型,以解决磨损和受高温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相邻陶瓷旋风子2之间、陶瓷旋风子2与箱体5之间,填充有保温填充料10,在保温填充料10上部以及与进气口1连接处,采用高温浇注料9一次性浇注,增加整体旋风除尘室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金属与陶瓷之间的连接处留有10mm膨胀缝,采用陶瓷纤维棉进行填充,防止高温膨胀受阻,损坏陶瓷结构。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海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海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67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