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及配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36671.0 | 申请日: | 2014-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0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哲;张磊;李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L3/08 | 分类号: | F16L3/08;F16J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叶民生 |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厨房 排气 可变 截面 尺寸 支架 配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的连接及密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供实验检测用的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及配件。
背景技术
对实验室内的厨房集中排烟排气系统进行测试,传统做法都是将排烟排气道(简称烟道)横向放置在地面上进行,这种将烟道横放在地面上模拟检测的结果缺乏真实性,为此需要借助超高层住宅实验塔,在其上搭建竖向烟道检测系统。在竖向烟道检测系统中,由于每段烟道与楼层等高,无法整体搬运,需进行裁切,所以每个楼层实验间里的竖向烟道都要由两段以上管道搭建构成,各楼层管道连接起来组成竖向整体烟道。在上、下楼层实验间连接烟道时,烟道需要通过上层实验间水泥地面上设置的烟道预留口。因为预留口的尺寸都大于烟道的尺寸,使得逐层连接在在一起的烟道失去固定,失去了重力支撑。另外,实际使用中的烟道规格不统一,烟道的结构尺寸有大有小,因此烟道测试系统实验平台也应具备能安装不同截面尺寸烟道的能力,既对各种尺寸型号的烟道都能进行安装连接,又密封、不泄露,使测试结果更符合烟道的实际使用情况。
建立竖向烟道检测系统,为避免出现对不同尺寸烟道进行实验每次都制作新连接部件,造成成本高,浪费人力物力的情况,给出一个既有支撑作用又有密封功能且适用不同尺寸规格烟道的连接构件,来安装、支撑、密封各楼层的烟道,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给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既有承重支撑作用又有密封功能且适用不同尺寸规格烟道安装的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及配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及配件包括可变截面尺寸支架和配件两部分。其中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的特征在于:所述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由下层的大外框和设置在它上面的小内框构成,下层的大外框和上层的小内框的框口均呈矩形且都置于矩形烟道的外侧,大外框固定在混凝土地面烟道预留口的边缘,小内框的Ⅰ、Ⅱ、Ⅲ、Ⅳ号内边框顶端各焊接一个连接套并通过连接套依次有序的连接成封闭矩形,连接套中心设有一个T型通孔,所述小内框的Ⅰ、Ⅱ、Ⅲ、Ⅳ号内边框任意一个在有序连接的另一个内边框连接套的T型通孔内都具有一个直线伸缩滑动轨迹,Ⅰ、Ⅱ、Ⅲ、Ⅳ号内边框伸出连接套的延长部分各对应搭接在大外框的外边框上,Ⅰ、Ⅱ、Ⅲ、Ⅳ号内边框的内壁中心设有一个上、下面均为平面的凸台,所述小内框于凸台的上面套接上层烟道,于凸台的下面套接下层烟道,上层烟道和下层烟道通过凸台对接。
本实用新型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其中所述小内框的Ⅰ号内边框于连接套侧面处焊接一个限动板,限动板和与Ⅰ号内边框平行的大外框的外边框表面滑动连接,Ⅱ号内边框于连接套的顶部焊接一个连接板,Ⅱ号内边框通过连接板由固定螺钉固定在与Ⅰ号内边框平行的大外框的外边框上。
本实用新型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其中所述连接套上设有其端头与T型通孔内的内边框贴合连接的锁紧螺钉。
本实用新型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其中所述小内框内壁的凸台上均套接有橡胶垫,上层烟道和下层烟道通过凸台上的橡胶垫密封对接。
一种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的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是一个由四条橡胶板合围粘接构成的矩形密封对接套,所述矩形密封对接套的内壁四周中心处设有一个其上、下面均为平面的密封凸台,所述矩形密封对接套于密封凸台上面套接上层的烟道,于密封凸台的下面套接下层的烟道,上层的烟道和下层的烟道通过密封凸台密封对接。
本实用新型厨房排烟排气道可变截面尺寸支架的配件,其中所述矩形密封对接套外壁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外突凹槽,所述矩形密封对接套外壁的四个角上贴和连接一个带有绑带穿插孔的直角薄板,所述四个直角薄板的上下边缘均与外突凹槽镶嵌连接,所述矩形密封对接套外壁的中部设有带锁扣的绑带,所述直角薄板通过绑带穿插孔由绑带捆绑连接在矩形密封对接套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6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