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双弯头抛光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36549.3 | 申请日: | 2014-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7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 发明(设计)人: | 谢林修;况龙青;黄之纶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伟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林修 |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2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 地址: | 4543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弯头 抛光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双弯头抛光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从液压缸缸筒内部去除液压缸缸筒内孔壁面与通液孔交汇处的毛刺的气动双弯头抛光机。
背景技术
目前去除液压缸缸筒内孔与通液孔交汇处的毛刺,采用的是带有薄砂轮片的气动抛光机。在气动抛光机伸入到液压缸缸筒内部,然后握紧气动开关,使薄砂轮片转动,薄砂轮片沿着通液孔做往复直线运动,去除交汇处的毛刺。抛光机又只能沿液压缸缸筒轴向方向来回运动,由于液压缸缸筒内孔与通液孔交汇处是不在一个平面内,由于不是在一个平面的相贯线,因此去除毛刺会留有死角。液压缸缸筒在装上活塞杆的活塞时,活塞上的密封容易被拉伤。造成液压缸内漏,液压缸的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动双弯头抛光机,克服了无法从液压缸缸筒内部除尽液压缸缸筒内孔壁面和通液孔交汇处的毛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动双弯头抛光机,包括气动开关手柄、机体、动力轴、砂轮、抛光轮,所述气动开关手柄安装在所述机体的一端的侧面上,所述动力轴横向贯穿所述机体远离所述气动开关手柄的一端,且两端伸出所述机体外,所述动力轴与所述机体内部部件通过轴传动连接,所述砂轮和所述抛光轮分别安装在所述动力轴的两端,所述砂轮和所述抛光轮均为圆台形,所述砂轮和所述抛光轮靠近所述动力轴一端的圆形端面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砂轮和所述抛光轮远离所述动力轴一端的圆形端面的直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砂轮由刚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刚性材料为白刚玉。
进一步,所述抛光轮由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柔性材料为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抛光机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在液压缸缸筒内部完成液压缸缸筒内孔壁面和通液孔交汇处毛刺的去除,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双弯头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双弯头抛光机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传统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气动开关手柄,2、机体,3、动力轴,4、砂轮,5、抛光轮,6、液压缸缸筒,7、内孔壁面,8、通液孔,9、薄砂轮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气动开关手柄1、机体2、动力轴3、砂轮4、抛光轮5,气动开关手柄1安装在机体2的一端的侧面上,动力轴3横向贯穿机体2远离气动开关手柄1的一端,且动力轴3的两端伸出机体2外,动力轴3与机体2内部部件通过轴传动连接。砂轮4和抛光轮5分别安装在动力轴3的两端,砂轮4和抛光轮5均为圆台形。砂轮4和抛光轮5靠近动力轴3一端的圆形端面的直径均大于砂轮4和抛光轮5远离动力轴3一端的圆形端面的直径。砂轮4和抛光轮5设计成圆台形,有利于和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交汇处充分接触。砂轮4由为刚性材料的白刚玉制成,抛光轮5由为柔性材料的橡胶制成。利用砂轮4去除液压缸缸筒6上的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交汇处的粗毛刺,然后翻转气动双弯头抛光机,用抛光轮5去除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交汇处的毛刺。
如图3所示,去掉液压缸缸筒6的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交汇处的毛刺的传统抛光机上安装有薄砂轮片9,在用薄砂轮片9去除毛刺时,薄砂轮片9转动,薄砂轮片9转动的同时沿着通液孔8轴向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抛光机只能在液压缸缸筒6内部沿着液压缸缸筒6轴向运动,但液压缸缸筒6的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的交汇处不在一个平面内,因此,采用传统抛光机进行去除毛刺会留下死角。
其工作过程为:如图2所示,气动双弯头抛光机从液压缸缸筒6内孔口伸入到液压缸缸筒6的内部,握住气动开关手柄1,安装在机体2上的动力轴3转动,动力轴3带动砂轮4和抛光轮5转动。先将砂轮4伸入从液压缸缸筒6的内部伸入到通液孔8内,沿着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交叉处打磨几圈,初步去掉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交汇处粗毛刺。然后将气动双弯头抛光机翻转180°,将安装抛光轮5的一端伸入到通液孔8内,抛光轮5沿着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交叉处打磨几圈,去除内孔壁面7和通液孔8交叉处的毛刺,使得交汇处的粗糙度为Ra0.2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伟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林修,未经河南伟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林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65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或多晶硅料表面打磨装置
- 下一篇:衬套自动攻丝机的升降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