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压测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6359.1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4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昆;沈洁琳;余晨;崔春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昆;沈洁琳;余晨;崔春黎 |
主分类号: | A61B5/03 | 分类号: | A61B5/03;A61M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干权;李美立 |
地址: | 200065 上海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是在应用于原有腹膜透析连接系统治疗过程中进行腹压测定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以腹腔为交换空间、腹膜为半透膜,清除体内毒素与多余水分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已用于临床50多年。腹膜透析以居家治疗为主,对医疗机构、设施、人员条件的依赖较低,尤其适合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条件不充足的现状。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相关治疗技术的显著改进,其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患者数目逐年增加。目前全球10-20%尿毒症患者采用腹膜透析治疗,截止2012年底我国腹膜透析人数为38000余例,占同期透析总人数的13%。腹膜透析相对于血液透析而言占用的医疗资源较少,包括人力、空间及医疗设备等,治疗费用也显着低于血透。腹膜透析作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很多独特优点:残余肾功能下降速度较慢,血液动力学稳定,中分子物质清除较好,患者具有更独立和自由的生活方式,社会回归率和劳动能力高等;此外,腹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较低,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发生率低。
腹膜透析清除毒素及水分的原理:(1)弥散是腹膜透析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血中含量过高的毒素由血液通过腹膜进入腹透液中,而透析液中的溶质(如碳酸氢根等)进入血液中,直到腹膜两侧溶质浓度达到平衡为止。影响溶质弥散清除的因素包括溶质的浓度梯度;溶质分子的大小;腹膜的有效面积;腹透液停留时间;透析液内糖浓度;透析液温度;(2)超滤是腹膜透析清除水分的主要机制。超滤包括以下三种主要形式,渗透超滤、静水压超滤、淋巴回流与超滤。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透析方法有: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持续性循环腹膜透析(CCPD)。CAPD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案是每天交换透析液4次,每次2L。一般白天3次用含糖1.5%的透析液,晚间1次用2.5%的透析液。CAPD主要有以下优点:①一种持续性的透析,生理状态、内环境稳定,病人自觉症状良好,基本不会发生透析失调综合征。②循环动力改变不大,特别适用于糖尿病、严重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人。③操作简单,患者经专职护士培训后即可开始家庭透析,则具有血透所没有的安全和简便的优点。⑤费用较血透便宜,病人可以自我治疗。IPD适用于卧床不起、行动不便或需要家庭护理的患者。其优点是透析时间较CAPD短,通常夜间腹透液不留腹,腹透时间的减少使患者不易感到疲劳。IPD的脱水效果优于CAPD,其缺点是清除溶质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不如CAPD。透析最初的时间里,透析不充分的现象可不明显,残余肾功能对总的溶质清除仍起一定作用。当最终肾功能完全丧失时,患者就表现出透析不充分的症状和体征。CCPD由腹膜透析机换液,操作简单,自动加温,控制液体出入量,减少人工换液的次数。适用于:①有一定工作能力,白天需要工作的患者;②CAPD不充分的患者;③近期行腹部手术术后患者,可小剂量多次操作。CCPD的腹膜清除率基本上与CAPD相仿,超滤率较高,每天用8~10L透析液。透析在夜间进行,不影响患者工作和日常活动,连接简单,减少了腹腔感染的机会;由于减轻了腹腔内的压力,减少了腹疝和透析液的渗漏。在家中透析,不需要别人帮忙,夜间睡眠不受干扰,有利于心理调节,减少疲劳感。
腹膜透析处方应该在不同人的耐受性以及充分性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制定,其包括留腹容量、留腹时间、腹透液浓度以及交换次数,而个体化制定的留腹容量则是患者优化治疗所必需的。增加留腹容量可以加大腹透液与腹膜的接触面积,提高溶质清除,但留腹容量的增加同时会引起腹膜内压力(Intraperitoneal pressure,IPP)升高,从而导致一些潜在风险(包括疝、胃食管返流等)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腹透液留腹能够引起腹腔机械性改变,包括腹腔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昆;沈洁琳;余晨;崔春黎,未经张昆;沈洁琳;余晨;崔春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6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电源汇流箱性能检测集成接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太阳能电池板清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