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工现场线缆跨越安全通道过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4046.2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8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登生;赵立波;王彦成;刘圣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7/10;F16L3/06;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肖健 |
地址: | 2501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现场 线缆 跨越 安全 通道 过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现场线缆跨越安全通道过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安装施工领域,为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和场地合理利用,施工现场施工电源箱、电焊机、氧气及乙炔瓶、热处理控制柜等施工设备会集中定置布置。因作业地点的经常变化,施工电源、电焊机二次线,火焰切割输气胶管、热处理动力线往往会跨越已设定的安全通道。一般的做法是将上述线缆、输气胶管直接从划定的安全通道地面上敷设通过。线缆、胶管走向不一,观感凌乱,影响现场整体文明施工形象和管理水平体现。特别是在安全通道要经常通过施工人员、液压搬运车,砖块水泥等物料运输推车,有时设备管道托运也会跨越安全通道。受外力挤压极易造成线缆、胶管损坏,发生漏电、触电、火灾事故,给安全生产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的施工现场线缆跨越安全通道过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施工现场线缆跨越安全通道过桥装置,包括双门形架,所述双门形架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单门形架,两个单门形架之间连接有纵向的连接杆,所述单门形架包括两个伸缩立柱和连接在两个伸缩立柱顶部之间的伸缩横梁,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伸缩立杆边缘向外侧延伸有横限位杆,所述伸缩横梁边缘向上延伸有竖限位杆;所述连接杆上套有可转动的套管。
上述伸缩立柱包括相套接并可上下滑动的下立柱和上立柱,所述伸缩横梁包括相套接并可左右横向滑动的左横梁和右横梁,下立柱、上立柱、左横梁和右横梁均为槽型钢,并且下立柱、上立柱、左横梁和右横梁的侧壁上均开有可穿入定位销轴的定位孔。
上述伸缩立柱和伸缩横梁的侧表面贴有夜光警示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施工现场整齐有序和安全通道的畅行。将过桥装置设计成高度和宽度可伸缩调节结构,增加了该装置的适用性,同时随着施工区域的转移变动,可以反复利用。不单对施工线缆及胶管可以妥善保护,还降低了工程支出成本和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立柱,2上立柱,3左横梁,4右横梁,5底座,6横限位杆,7定位销轴,8竖限位杆,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施工现场线缆跨越安全通道过桥装置,将线缆、胶管从安全通道地面随意敷设通过,改成架空跨越。
其包括双门形架,双门形架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单门形架,两个单门形架之间连接有纵向的连接杆9,单门形架包括两个伸缩立柱和连接在两个伸缩立柱顶部之间的伸缩横梁,伸缩立柱的底部连接有底座5,伸缩立杆边缘向外侧延伸有横限位杆6,伸缩横梁边缘向上延伸有竖限位杆8;横限位杆6和竖限位杆8可以防止敷设的线缆和软管脱离过桥装置。连接杆9上套有可转动的套管。在连接杆9上铺设电缆时减小摩擦,省时省力。采用伸缩立柱和伸缩横梁可以根据安全通道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伸缩立柱包括相套接并可上下滑动的下立柱1和上立柱2,伸缩横梁包括相套接并可左右横向滑动的左横梁3和右横梁4,下立柱1、上立柱2、左横梁3和右横梁4均为槽型钢,通过穿插方式相互套接。下立柱1、上立柱2、左横梁3和右横梁4的侧壁上均开有可穿入定位销轴7的定位孔。确定好设定宽度和高度后,通过间距一致的定位销孔穿入件定位孔,即可稳固定位。伸缩立柱和伸缩横梁的侧表面贴有夜光警示条,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现场组合完成后,施工现场集中布置的施工电源箱、电焊机、氧气及乙炔瓶、热处理控制柜与作业地点距离较远,需跨越安全通道或孔洞时,就可以通过本过桥装置将电缆、软管等进行方便、安全、整洁的敷设。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未经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4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