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斜板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2325.5 | 申请日: | 2014-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7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段国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国秀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9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斜板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斜板、斜管统称为浅池沉淀池,是建立在浅池沉淀原理基础上的。按照“表面负荷率”的概念,在给定的平面沉淀面积的前提下,由于架设了斜板,增加了沉淀面积、缩短了沉淀距离,从而提高了沉淀效率。
现有斜板沉淀装置多采用以下方法:
斜管沉淀装置采用波纹板粘结成斜管空腔,人为减少排泥通道空间,而且脱胶后更无序。蜂窝状管式结构的斜管
传统斜板沉淀装置,其内部沉淀模块采用乙丙共聚制造而成,由于板厚度不足0.5mm,强度低,板间距小,并且需要采用垂直肋板加强,实质上是形成了方型孔的斜管沉淀。
蜂窝状管式结构的斜管或斜板沉淀,其狭小的单体沉淀空间极易导致污泥在板间堵塞而不能顺畅排放,严重造成坍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斜板沉淀装置,用以解决斜管或斜板沉淀存在的堵塞问题,是真正意义高效的大的斜板沉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进水流向依次结构为:进水区101、进水槽102、斜板沉淀区103,斜板沉淀区103的下部与污泥斗105相连,顶部与出水堰104相连,污泥斗105通过污泥总管与污泥泵相连。
一种新型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斜板沉淀壳体由碳钢防腐及不锈钢制作而成,污泥斗倾角为50~65度。
一种新型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沉淀模块采用PP材料制作,由多块倾斜的平板组成,板间距45mm以上,单幅面积2.8m2以上大跨度斜板结构,底部侧向进水结构。
一种新型斜板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泥采用污泥斗设计,各个污泥斗与污泥总管相连,并设置时间继电器控制间歇单独排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斜板沉淀装置,运行稳定,维护操作简单。其采用PP材料制作,板间距45mm以上,单幅面积2.8m2以上大跨度斜板结构,成功解决了传统斜板沉淀堵塞问题。相比常规沉淀池,其占地面积是普通沉淀池的1/8。 采用依次单个污泥斗由自动阀控制进行单独排泥,使排泥浓度达到30g/L且排泥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斜板沉淀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实用新型内容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斜板沉淀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含悬浮固体的水从进水管进入斜板沉淀器的进水区101。水向下流动进入,从两侧经由进水槽102进入斜板区内。斜板区103由许多倾斜的平板组成。水在向上流动(层流)的过程中,淤渣沉降在斜板上,清水通过排出水堰104排出。沉降在斜板上的淤渣向下运动,与水流的方向相反。从两侧进水不会妨碍淤渣的沉降,相反可以预防板间淤渣的累积和堵塞。淤渣在污泥斗105处进行收集,并进一步浓缩。并采用时间继电器控制间歇排泥,依次由单个污泥斗自动阀控制进行单独排泥。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深度处理系统由进水区101、进水槽102、斜板区103、出水堰104、污泥斗105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可以为:
含悬浮固体的水从进水管进入斜板沉淀器的进水区。水向下流动进入,从两侧经由进水槽进入斜板区内。斜板区由许多倾斜的平板组成。水在向上流动(层流)的过程中,淤渣沉降在斜板上,清水通过排出水堰排出。沉降在斜板上的淤渣向下运动,与水流的方向相反。从两侧进水不会妨碍淤渣的沉降,相反可以预防板间淤渣的累积和堵塞。淤渣在污泥斗处进行收集,并进一步浓缩。并采用时间继电器控制间歇排泥,依次由单个污泥斗自动阀控制进行单独排泥。来水在斜板沉淀内的上流速度达到8m/h,进水悬浮物为1000mg/L,出水悬浮物为50mg/L,排泥的污泥浓度为30g/L。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斜板沉淀装置运行稳定,维护操作简单。采用PP材料制作,板间距45mm以上,单幅面积2.8m2以上大跨度斜板结构,成功解决了传统斜板沉淀堵塞问题。相比常规沉淀池,其占地面积是普通沉淀池的1/8。 采用依次单个污泥斗由自动阀控制进行单独排泥,使排泥浓度达到30g/L且排泥顺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国秀,未经段国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23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排放的无烟煤分段热解分质利用装置
- 下一篇:加香组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