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石墨烯导电层的贴片电容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31834.6 | 申请日: | 2014-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2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邓凌峰;夏燎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30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石墨 导电 电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中的电容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较大装载容量的具有石墨烯导电层的贴片电容。
背景技术
贴片电容又叫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是目前用量比较大的常用元件,这种电容器是由多层内电极层和介质层交替叠加并烧结形成,是一种层叠电容器,这种电容器的介质层材料通常为陶瓷,并在介质层材料中通过多层内电极层连接正、负极板。具有体积小、耐压高的优点,并且在某些领域能取代传统的铝电解电容器及钽电解电容器。
然而,一般认为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电容值较小,这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而平板电容器的电容值又与两极板间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相对极板的覆盖面积以及平板电容器两相对极板的间距相关,可通过提高电介质的介电常数、覆盖面积或者降低两相对极板的间距实现电容值的提高。而在实际应用中,降低降低两相对极板的间距往往会导致元件发热严重,而热量若不能快速耗散,造成热量在局部累积,容易造成极板之间发生热击穿而导致整个电容器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石墨烯导电层的贴片电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石墨烯导电层的贴片电容,包括若干电极板,电极板包裹在填充介质中,而在填充介质外侧通过绝缘纸包裹,并在两侧分别设置有正、负极片,其中,所述电极板为瓦片式结构,在填充介质中呈层叠交错排布;而电极板的两侧的两块电极板的内侧成型有一层石墨烯薄膜,而中间的若干电极板的两侧均成型有一层石墨烯薄膜,且在电极板与石墨烯薄膜之间均匀成型有CO3S4颗粒。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填充介质为X7R材料介质,X7R材料介质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稳定的温度特性,以有效提高其电容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极板为镍板或铜板,而CO3S4颗粒通过水热法成型在电极板表面,且CO3S4颗粒的粒径为5~10μ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层交替叠加的所述电极板的层数为3~8层,优选为6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侧的两块电极板的内侧石墨烯薄膜的原子层数为2~4层,电阻率为400Ω/Sq;而中间位置的电极板的两侧的石墨烯薄膜的原子层数为2层,电阻率为400Ω/Sq。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通过在瓦状层叠电极板提高叠电容器内的相对极板的覆盖面积,同时配合石墨烯导电层以及CO3S4颗粒可有效提高层叠电容器内的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以有效提高电容容量,同时降低了产热和提高了散热性能,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且便于模块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横切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A-A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中间电极板的细节示意图。
其中:1、极片;2、填充介质;3、绝缘纸;4、外侧电极板;5、中间电极板;401、电极板板体Ⅰ;402、石墨烯薄膜Ⅰ;501、石墨烯薄膜Ⅱ;502、电极板板体Ⅱ;503、石墨烯薄膜Ⅲ;504、CO3S4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3的一种具有石墨烯导电层的贴片电容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贴片电容中包括六片电极板,六片电极板均匀包裹在填充介质2中,填充介质2为X7R材料介质,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极片1,而填充介质2则在外缘利用绝缘纸3包裹。
而六片电极板包括两侧的两块外侧电极板4以及外侧电极板4之间的四块中间电极板5,两块外侧电极板4包括电极板板体Ⅰ 401以及涂装在电极板板体Ⅰ 401内侧的石墨烯薄膜Ⅰ402,而中间电极板5的主体结构为电极板板体Ⅱ 502,电极板板体Ⅱ 502的两侧表面通过水热法均匀成型有粒径为5~10μm的CO3S4颗粒504,并在成型CO3S4颗粒504后在两侧分别成型有石墨烯薄膜Ⅱ 501以及石墨烯薄膜Ⅲ 503。
在本实施例中,外侧电极板4以及中间电极板5均为瓦形电极板,且均为镍板一次成型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1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