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摸式双启动监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0424.X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8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5/14 | 分类号: | E05B45/14;E05B17/22;H04N7/1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茶***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式 启动 监测器 | ||
技术领域
属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锁是门的核心,盗窃一般都是破解锁孔而为,但也有野蛮破门者,门是保障家庭的重要器材,所以不管是破解锁孔还是野蛮破门都是为了开门进屋,要保障家庭的安全,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安全性能,所以报警器与摄像仪就成了与门配合的常用器材,报警器在发生事件的时候能发出报警声,以提醒屋主人有人作案,而摄像仪能摄录门周边的各种情况,这样的组合看似完善但却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报警器只在事件发生了才开始报警,而不是在事件发生之初就产生警示,事件已经发生,纵使报警,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再避免后果的产生,这是其一,其二是摄像仪是运用,在普通家庭之中,有可能是全天、一月甚至半年一年都会是无用的记录,这样的记录在真正发生了事件时,不利于人们方便的查看,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防盗类产品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再次提出新的技术措施,进一步保护锁孔的同时还对野蛮破门也进行了保护,在手揭锁孔盖的同时,立即发出预警示进行制止与摄像记录,未能制止的,继续作案,将产生正式的报警与摄像记录,提醒人们的同时又记录了事件的经过,便于人们以后查看了解,使防盗类产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触摸式双启动监测器由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门开关、防盗盖、锁开关、警示功能效果单元共同组成。
其中:警示功能效果单元由摄像记录仪与现场报警电路组成。
摄像记录仪中包含了摄录或门、电子开关、带显示的RS触发器、时间控制器、人为控制开关。
现场报警电路:锁开关常脚触点引出线、门开关常脚触点引出线、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的输出分别接一个或门二极管的正极,或门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一起后作为警示电路的电源,语音片的输出连接了放大管的基极,放大管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在PNP三极管的基极上,PNP三极管的基极还接了负载电阻的一端,负载电阻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的基极,PNP三极管与NPN三极管发射极相连接的中心点串连一只交连电容,交连电容的另一端接喇叭的一端,喇叭的另一端接地线。
门开关是先安装在一个盒子里,盒子再安装在门与门框结合处,门开关常开触点引出线与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的电源相接,门开关常脚触点引出线连接警示功能效果单元。
防盗盖安装在门上,将锁孔与锁开关一起遮掩,防盗盖的两根引出线一根引出线串联一个信号电容后接整流变压器的次级的一端,另一根引出线连接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中第一级射随的输入。
锁开关先焊接在一块印刷板上,焊接锁开关的印刷板再用螺丝固定在门上,防盗盖固定在门上时,压迫住锁开关的按钮,锁开关常开触点引出线与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的电源相接,锁开关常脚触点引出线接警示功能效果单元。
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由整流电路、射随放大级、电压放大管、功放管一起组成。
整流电路:整流变压器次级中心轴头接地,次级两边端头分别连接一个整流二极管的正极,两个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在一起成为整流输出,即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的电源。
射随放大级有第一级射随与第二级射随。
防盗盖两根引出线,一根串联一个信号电容后接整流变压器次级的一端,另一根引出线连接第一级射随的输入,即第一级射随的基极,第一级射随的集电极与第二级射随的集电极连接在一起接整流输出,第一级射随的发射极与第二级射随的基极连接在一起,第二级射随的发射极连接电压放大管的基极,电压放大管的发射极接地,电压放大管的集电极连接一个电阻后到功放管的基极,功放管的发射极接整流输出,功放管的集电极作为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放大摄录控制电路的整流输出与地之间接了一个电容。
2、整流输出与地之间接的电容耐压为50V。
3、当门与门框闭合后,门开关的按钮受门框的压迫。
对本发明的各技术措施,作如下说明:
一、本发明是带有多种警示的防盗监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04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