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0204.7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顾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德兵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胡定华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搅拌装置是一种用于液体、固体之间,对其进行搅拌分散、溶解的高效设备,广泛应用于涂料、饮料、洗涤品等各种产品。通常的搅拌装置采用带有叶片的轴在圆筒或槽中旋转,将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混合物或适宜稠度的机器。目前,搅拌装置中用于搅拌的部分根据特定的搅拌容器设定,其长度是限定的,无法适应不同规格搅拌容器的需要,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操控方便,搅拌效率高的自适应搅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适应搅拌装置,包括釜体,釜体的顶部一侧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此外,还包括主轴、搅拌轴、搅拌桨、伸缩轴、进液通道、加热腔和电动机,电动机与主轴驱动连接,主轴通过连接法兰固定在釜体的顶部,进液通道设于釜体顶部相对于进料口的另一侧,进液通道还设有排气阀,主轴内部活动固定有伸缩轴,伸缩轴与搅拌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搅拌轴的另一端伸入釜体内部,搅拌轴上固定有口状的搅拌桨,位于搅拌桨上部的搅拌轴上相对搅拌桨垂直固定有U形的副搅拌桨,主轴外部设有外套;加热腔设于釜体外部,该加热腔的顶部设有进油口、底部设有出油口和多个加热棒,每个加热棒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加热头和基座部分,加热头伸入加热腔内,基座与设于该搅拌装置外部的控制箱电连接,用以控制加热头的加热温度。
其中,副搅拌桨与搅拌轴旋转固定;
加热棒为3-5个,且均匀分布在加热腔底部;
连接法兰与釜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搅拌装置结构科学合理,通过伸缩轴可适应不同规格釜体的需要,且副搅拌轴根据伸缩轴的伸缩情况调整位置,提高搅拌效率;同时,加热棒可通过控制箱控制其对釜体的加热温度,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副搅拌轴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
其中,1、釜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进液通道,14、排气阀,2、搅拌轴,21、伸缩轴,3、主轴,4、搅拌桨,41、副搅拌桨,5、加热腔,51、进油口,52、出油口,53、加热棒,6、外套,7、电动机,8、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自适应搅拌装置,包括釜体1,釜体1的顶部一侧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此外,还包括主轴3、搅拌轴2、搅拌桨4、伸缩轴21、进液通道13、加热腔5和电动机7,电动机7与主轴3驱动连接,主轴3通过连接法兰和密封圈固定在釜体1的顶部,进液通道13设于釜体1顶部相对于进料口11的另一侧,进液通道13还设有排气阀14,主轴3内部螺纹连接有伸缩轴21,伸缩轴21与搅拌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搅拌轴2的另一端伸入釜体1内部,搅拌轴上固定有口状的搅拌桨4,位于搅拌桨4上部的搅拌轴2上相对搅拌桨4垂直固定有U形的副搅拌桨41,主轴3外部设有外套6;加热腔5设于釜体1外部,该加热腔5的顶部设有进油口51、底部设有出油口52和4个加热棒53,加热棒53均匀分布在加热腔5的底部,每个加热棒53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加热头和基座部分,加热头伸入加热腔5内,基座与设于该搅拌装置外部的控制箱电连接,用以控制加热头的加热温度。
对于小规格的釜体1,副搅拌桨41旋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与搅拌桨4共同对釜体1内的固液混合体进行搅拌;对于较大规格的釜体1,加长伸缩轴21,并副搅拌桨41旋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与搅拌桨4上下对固液混合体进行搅拌即可。加热腔5内的加热棒53通过控制箱控制其加热温度,并通过加热腔5内的油进行热传递,从而达到对釜体1内的固液混合体边搅拌边加热的目的;排气阀14可有效控制釜体1内部的压力,有效防止釜体1因高压爆裂情况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德兵,未经顾德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0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