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缆接头盒进出缆孔机械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9443.0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1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涂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铭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缆 接头 进出 机械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缆接头盒进出缆孔机械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的国内、外光缆接头盒的密封技术,大多采用非硫化自粘胶带缠绕光缆外径或者用糊胶填充光缆密封部位的方式来对光缆进行密封,或者以硫化橡胶密封圈为基础,加上非硫化自粘胶带或者糊胶作为辅助物来完成光缆接头盒的密封。经过多年的安装测试经验和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的施工实践反馈,这种几种光缆的密封方式都存在着不少缺点和弊端:
采用非硫化自粘胶带缠绕光缆外径或者用糊胶填充光缆密封部位的密封方式,人为因素在接头盒进缆口的密封方面起到很大影响作用;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安装的规范程度各不相同,非硫化自粘胶带或者用糊胶使用的多少很难用数据考量,很容易造成人为因素填不满的现象。
接头盒采用非硫化自粘胶带或者糊胶密封光缆的方式,要在光缆上缠绕非硫化自粘胶带来增大光缆的直径或者用糊胶堵住进缆孔以起到密封的作用,施工操作十分繁琐,安装非常不方便;由于非硫化自粘胶带或者糊胶粘度很大,再次封装时,去除十分麻烦,并且用过的非硫化自粘胶带或者糊胶不能重复使用,再次封装要重新采购,从而增加了网络的建设成本。
非硫化自粘胶带或者糊胶抗老化、抗紫外线能力较差,经长时间的热胀冷缩作用,由于受温度影响使其极易变形收缩,老化(氧化)后使光缆与盒体之间产生缝隙,在有水的情况下,接头盒就会发生渗漏、进水的现象,从而影响光缆、光缆接头的长期使用寿命。
另外非硫化自粘胶带或者糊胶由于质地较软,很容易被白蚁咬蚀,在白蚁多发的地区,很容易对接头盒内部结构及光缆接头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影响光缆网络的安全运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接头盒进出缆孔机械密封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缆接头盒进出缆孔机械密封装置,包括光缆接头盒和光缆熔接盘;
光缆熔接盘设置在光缆接头盒内,用于连接直通光缆和分歧光缆;
光缆接头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直通光缆通过的直通光缆进出管和用于分歧光缆通过的分歧光缆进出管;
直通光缆进出管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体光缆密封圈、第一垫圈和第一螺帽;
第一弹性体光缆密封圈设置在直通光缆进出管内,其远离光缆接头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垫圈;
直通光缆进出管外围设置有与第一螺帽的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用于与第一螺帽配合对直通光缆进出管进行密封;
分歧光缆进出管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体光缆密封圈、第二垫圈和第二螺帽;
第二弹性体光缆密封圈设置在分歧光缆进出管内,其远离光缆接头盒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垫圈;
分歧光缆进出管外围设置有与第二螺母的内螺纹配合使用的外螺纹,用于与第二螺母配合对分歧光缆进出管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直通光缆进出管为两个,均设置在光缆接头盒的同一端;
分歧光缆进出管为多个,均设置在光缆接头盒设置有直通光缆进出管的一端。
进一步的,两个直通光缆进出管之间设置有连通两个直通光缆进出管的第一开口槽;
两个直通光缆进出管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开口槽连通的第二开口槽,能使光缆通过第二开口槽和第一开口槽不需要剪断即可进入光缆接头盒内。
进一步的,两个第一弹性体光缆密封圈之间连接有密封条,用于第一开口槽的密封。
进一步的,密封条外设置有压板,用于压紧第一弹性体光缆密封圈和密封条。
进一步的,光缆接头盒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盖和下座;
光缆熔接盘、直通光缆进出管和分歧光缆进出管均设置在下座上。
进一步的,直通光缆进出管为两个,分别同轴设置在下座的两端;
分歧光缆进出管为多对,每对分歧光缆进出管均分别同轴设置在下座的两端。
进一步的,光缆接头盒进出缆孔机械密封装置还包括堵头;
堵头设置在直通光缆进出管和/或分歧光缆进出管内,用于对直通光缆进出管和/或分歧光缆进出管内没有光缆通过时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第二弹性体光缆密封圈包括小直径第二弹性体光缆密封圈、中直径第二弹性体光缆密封圈和大直径第二弹性体光缆密封圈,用于不同直径光缆的密封。
进一步的,第一垫圈和第一螺帽均为对开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铭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余姚铭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9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快速换镜脚结构
- 下一篇:光缆复合架空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