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隔水导管的内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9276.X | 申请日: | 2014-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0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谢仁军;刘书杰;周建良;杨进;徐国贤;谢梅波;王平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导管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套管,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隔水导管的内套管。
背景技术
在海上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隔水导管是一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对建立钻井通道和支撑井口设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用的隔水导管仅仅能够实现建立通道和支撑井口设备的功能,而其抗弯性能取决于隔水导管本身的材质、直径和壁厚,因此隔水导管与内部各层套管之间的强度有限,其组合的整体抗弯性和抗冰性也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隔水导管抗弯和抗冰性能的用于隔水导管的内套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隔水导管的内套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内套管本体,以及若干沿轴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内套管本体外壁上的型钢组成;每一所述型钢组成由若干紧固连接在所述内套管本体外壁周向且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型钢构成。
所述型钢组成为由六个工字钢构成的工字钢组成,每一所述工字钢的两翼板均呈圆弧状。
每一所述工字钢均通过焊接与所述内套管本体的外壁紧固连接。
每一所述工字钢的长度均为7m~16m。
海平面以上,每一所述工字钢组合的轴向间隔为3m~8m;海平面以下,每一所述工字钢组成的轴向间隔为4m~8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沿内套管本体的外壁周向成圆周阵列焊接六个工字钢,内套管同轴插设在外层套管或者最外层隔水导管内,工字钢与外层套管或者最外层隔水导管的内壁形成载荷分布均匀的面接触,利用内套管本体与外层套管或者最外层隔水导管之间的工字钢的辐条作用,有效地增强隔水导管组合的刚度和抗弯性能,从而提高隔水导管组合承受冰载的能力,在不增加作业工序和作业时间的情况下,大大增强隔水导管组合的抗冰稳定性。除此之外,由于工字钢本身具有优越的截面惯性矩特性,因此从根本上提高隔水导管的截面惯性矩,其抗弯性也得到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圆柱形内套管本体1,内套管本体1的外壁周向呈圆周阵列紧固连接六个工字钢20,以构成一工字钢组成2,工字钢的两翼板200、201呈圆弧状,以保证每一工字钢20与内套管本体1的外壁以及外层套管3或者最外层隔水导管4的内壁完全贴合。
内套管本体1外壁的轴向方向上等间距设置若干工字钢组成2,将本实用新型与外层套管3或者最外层隔水导管4同轴过渡配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一工字钢20通过焊接与内套管本体1紧固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工字钢20的长度为7m~16m。
在上述实施例中,海平面以上,每一组工字钢组合2的间隔为3m~8m;海平面以下,每一组工字钢组成2的间隔为4m~8m。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92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