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发电厂变频机房用的蒸发冷却水-空气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6446.9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7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张鑫;宋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发电厂 变频 机房 蒸发 冷却水 空气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发电厂变频机房用的蒸发冷却水-空气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厂变频机房发热量大,显热负荷所占比例高,目前大多采用传统的机械通风降温方式。发电厂变频机房内温度较高,易导致变频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缩短其使用寿命。由于变频机房内大多采用全空气空调装置,使得送风量大、空调风管系统及动力设备投资较高,占用空间大。
目前,间接蒸发冷却设备主要有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卧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等,由于其流道尺寸较小,在空气含尘浓度较高的地区及发电厂等工业车间存在易堵的缺陷,因此限制了蒸发冷却空调设备在该类地区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发电厂变频机房用的蒸发冷却水-空气空调装置,能降低变频机房内的温度,减小空调风管系统的投资及能耗,同时采用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减小了机组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发电厂变频机房用的蒸发冷却水-空气空调装置,包括有两级蒸发冷却冷风/冷水复合空调机组,两级蒸发冷却冷风/冷水复合空调机组的回风口连接有第一回风管,第一回风管分别与排风管、第二回风管连通,第二回风管与变频机房连通,两级蒸发冷却冷风/冷水复合空调机组的送风口通过送风管与变频机房内地板上设置的多个下送风口连通,两级蒸发冷却冷风/冷水复合空调机组通过水管组与变频机房内设置的干式风机盘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第二回风管伸入变频机房内的端头设置有多个局部排风口,局部排风口与下方的变频设备相对应。
第二回风管内设置有回风机。
排风管的管口处设置有排风阀。
两级蒸发冷却冷风/冷水复合空调机组,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风口、送风口,机组壳体内按一次风进入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混风室、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流体动力式喷水装置及送风机,混风室上部对应的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回风口,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上方对应的机组壳体顶壁上设置有二次空气入口。
进风口内设置有进风阀;回风口内设置有回风阀;二次空气入口内设置有二次风机。
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立式换热管组,立式换热管组的上方设置有布水器,立式换热管组的下方设置有集水箱a,集水箱a通过循环水管与布水器连接,循环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a;
立式换热管组与集水箱a之间形成二次空气流道,二次空气流道对应的机组壳体两侧壁上均设置有二次空气出口。
立式换热管组由多根竖直设置的换热管组成。
二次空气出口处设置有挡水板b。
流体动力式喷水装置,包括有按一次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导流格栅、流体动力式喷水室及挡水板a,导流格栅、流体动力式喷水室及挡水板a的下部设置有集水箱b;
流体动力式喷水室由两根竖直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喷淋排管及喷淋排管上固定安装的多个对喷的靶式撞击流喷嘴构成,两根喷淋排管连通;
集水箱b通过供水管与干式风机盘管的进水口连接,喷淋排管通过回水管与干式风机盘管的出水口连接,构成闭合回路,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减小风系统承担的负荷,减少送风量,降低风管系统的投资及运行费用。
2)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中,采用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一次空气流经管外,流道较宽、减缓流道堵塞;二次空气与循环水流经管内,循环水的重力自冲刷作用防止管内流道堵塞,同时减小占地面积。
3)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中,直接蒸发冷却采用流体动力式喷水室,其中靶式撞击流喷嘴雾化效果好,防堵高效。
4)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中,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二次空气采用上部压入式,二次空气与循环水顺流,防止空气与水逆流造成管内壁水膜分散,利于管内形成均匀稳定的水膜,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装置中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6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轧制线调整装置
- 下一篇:用于控制薄铜带材板型质量的支撑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