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穿刺方向定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25619.5 | 申请日: | 2014-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8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绪亮;潘进钱;王成德;郑匡;钟鸣;郑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 地址: | 32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脑室 额角 穿刺 手术 方向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脑室穿刺手术装置,具体涉及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穿刺方向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侧脑室额角穿刺是治疗脑积水等疾病的传统脑室颅外分流手术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目前,在进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时,医师会首先在患者额部选择好额部穿刺点,一般穿刺点为中线旁2~3cm,冠状缝前1cm。然后再判断和定位穿针的穿刺方向,最后利用穿针通过额部穿刺点由颅外向脑室内穿刺。
然而,在医师进行手术的穿刺方向定位时,需要满足刺针的穿刺方向与患者头部的矢状面平行,并且穿刺方向线要对准患者两外耳道的假象连线的条件,由此再通过穿刺点进行穿刺,才可恰好穿过侧脑室额角。但是这种全靠手术医师的经验和个人主观感觉来判断刺针的穿刺方向是否在平行于患者头部的矢状面同时指向外耳道的假象连线的盲穿方法,在穿刺方向的判断上缺少参照物,因此有时难免会在穿刺方向的判断上出现误差,医师有可能需要尝试数次穿刺才可成功,增加了患者手术损伤风险。
另外。国内外医师在做此手术进行定位时,亦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虽然用此方法进行定位穿刺方向的精确度高,但用神经导航技术进行手术的设备价格昂贵,一般医院无力购买;而且,用神经导航技术来进行定位和穿刺的步骤繁琐,操作复杂,会增加整个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目前急需提供一种新型的侧脑室额角穿刺定位装置,消除现有技术中设备造价高和方法复杂的缺点,同时又尽可能比较精确地定位穿刺方向,减少患者手术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侧脑室额角穿刺定位设备造价高和方法复杂,而盲穿时判断穿刺方向又缺少参照物、穿刺方向的判断上精度不高增加患者术后损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提供一种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穿刺方向定位装置,包括支杆、调位杆、定位杆及固定杆;
所述支杆的上端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一螺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中心线、所述第一螺孔的轴向中心线及所述支杆的轴向中心线互相垂直相交,所述调位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支杆固定;
所述调位杆的前端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螺孔的轴向中心线平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螺孔的轴向中心线及所述调位杆的轴向中心线互相垂直相交,所述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调位杆固定;
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支杆的下端,所述固定杆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调位杆的轴向中心线平行,所述固定杆上沿其轴向并排设有多个穿刺钩。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穿刺钩的下端具有与穿针相匹配的弯钩部,且相邻两个所述弯钩部的开口方向相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穿刺钩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方便实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通过松紧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来移动调整定位杆与支杆、定位杆与外耳道口的间距以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不同大小头部的患者;使用时,以固定杆和定位杆为参照物,尽量保持固定杆的轴向中心线与患者头部的矢状面平行,同时保持定位杆的轴向中心线与外耳道假象连线重合,再用穿针沿着穿刺钩通过穿刺点穿刺时,就可以使穿刺方向尽可能与头部的矢状面平行并对准外耳道的假象连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杆的主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位杆的主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脑室额角穿刺手术穿刺方向定位装置包括支杆1、调位杆2、定位杆3及固定杆4。
支杆1的上端设有第一通孔5和第一螺孔6,第一通孔5的轴向中心线、第一螺孔6的轴向中心线及支杆1的轴向中心线互相垂直相交,调位杆2穿过第一通孔5并通过第一螺栓7与支杆1固定,使用时通过松紧第一螺栓7即可方便地在调位杆2上滑动和固定支杆1,以调整定位杆3与支杆1的间距,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不同头部长度的患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56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冶金轧辊热处理保护套
- 下一篇:一种井式炉料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