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饮料瓶挂钩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25582.6 | 申请日: | 2014-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6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永康 |
| 主分类号: | A45F5/10 | 分类号: | A45F5/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82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瓶 挂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旅行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饮料、瓶装水的方便旅行挂钩类。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检索出:公开了的一种(公告号:CN201409598Y,公告日:20102.24)便携式挂瓶器,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该对比文件的说明内容部分及说明书附图1-3):一种便携式挂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挂瓶部和挂钩部,上述挂钩部的下端与挂瓶部连接,各卡瓶块的卡紧端之间形成一个可以容纳饮料瓶瓶颈的“卡瓶孔”等。
其1所述不足的是:“卡瓶孔”部分是环形封闭结构、不利于装取饮料瓶及重复使用,卡瓶块做得太硬施套与瓶颈处时需用力压至饮料瓶瓶颈处,因为向下套用时可借用身体的力量套装还比较好装,取出时则需使用两手的掰力、力小者或根本无法取出,无法再做二次使用、只能作为一次性用品,反之卡瓶块做的太软因重力及人体动起来带来的冲击力饮料瓶又会很容易的从“卡瓶孔”中脱离导致脱落,尤其是人在高空施工或者攀岩时一旦脱落将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其2所述不足的是:挂钩部的下端与挂瓶部连接,这种设计根本没有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因其挂钩部是顺高高出瓶体部分的、在嘴对嘴饮用时会轻易的触碰到人的面部,会造成轻者碰脸重者碰眼的后果,尤其是儿童在不懂不注意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后果更严重。
其3所述不足的是:挂钩部的下端与挂瓶部连接,这样的结构将会使得饮料瓶与其便携式挂瓶器二者的总高度超高不利于携带,尤其是出行者在挂上腰带的时候,将会导致瓶体随着行走人走路或跑步的脚步拍打着行走人的大腿部,这种情况人还能顺畅的走路吗?走也是很别扭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公告号:CN201409598Y实用新型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挂钩端采用了上部与持瓶端相连接的S形状设计方便手持与挂持,使得瓶体与挂瓶端连接后其总高不超瓶高。
2、持瓶端采用的是双半圆开放式合页开合、稳定器公母插接口、圆头柱销锁死结构,实现了轻松连接饮料瓶瓶颈部且安全可靠、即就是人在运动中也不会脱落及轻松装取等功能。
具体方案是:
(一)、持瓶端为双半圆开放式合页连接。
(二)、持瓶端稳定器母头插接口连接于与挂钩上端水平位置并相连于与挂钩相连半圆(1);“图钉帽状”顶盖柱销连接板与挂钩端顶面生根连接。
(三)、稳定器公头连接于与“合页”相连半圆(2)并与挂钩相连半圆(1)的合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饮料瓶挂钩在装上饮料瓶之后在任何角度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都不可能触碰到面部。
2、持瓶端采用的双半圆合页开合、稳定器公母插接口、圆头柱销锁死结构解决了其自由开合轻松更换饮料瓶、易装取重复使用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标号标号显示的是:挂钩与饮料瓶结合的外观效果
1、饮料瓶挂钩。
2、饮料瓶。
图2:标号显示的是:挂钩的结构效果
1、挂钩部分。
2、稳定器母头、柱销锁孔。
3、圆头柱销。
4、“图钉帽状”顶盖柱销连接板。
5、“合页”。
6、稳定器公头、柱销锁孔。
7、与挂钩相连半圆1。
8、与“合页”相连半圆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设计的结构注塑方式成型生产。
以图1所示效果按顺序进行安装:用手将(7半圆1)(8半圆2)合拢与饮料瓶瓶颈处,对齐(2、6稳定器公母头及柱销锁孔)按下(4“图钉帽状”顶盖柱销连接板)插入(3圆头柱销)锁死,安装完成本实用新型图1所示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永康,未经杨永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55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