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极管引线同步拖拉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5228.3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2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庆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29 | 分类号: | H01L21/329;H01L21/67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詹权松 |
地址: | 629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极管 引线 同步 拖拉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极管引线同步拖拉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中经常用到半导体二极管,它在许多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诞生最早的半导体器件之一,常用于整流、隔离、稳压、极性保护、编码控制、调频调制和静噪等电路中,应用非常广泛。
在二极管加工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加工完成的二极管引线成品导入到集料盒中,以便后面的工序使用。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二极管/三极管元器件的制造商在收集二极管引线成品时都采用人工收集的方式,由操作员手动抓取轨道上的二极管引线,再放入到集料盒中。这种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成本。
为了解决人工操作存在的诸多问题,申请人研制了一套适用于二极管引线集料的集料装置,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成本且提高了集料效率。然而,现有的二极管引线集料装置只在引线的一侧设置有拖针,拖针从单侧拖动引线传送,引线因受到单侧拉力的作用,其与轨道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偏离传输轨道。
为了解决引线单侧拖拉易偏离轨道的问题,申请人进一步改进了集料装置,采用两侧驱动方式,即在引线两侧凹槽处均设置拖针,两侧同步拖拉,引线传输的导向性和平稳性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两侧拖针的驱动是由两套独立的驱动组件来实现的,需要两个横向气缸和两个纵向气缸才能实现,设备成本较高且结构较为复杂。另外,由于采用两套独立的驱动组件来实现两侧拖针的驱动,因此无法保证两侧拖针运动的同步性,引线拖拉的同步性和平稳性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二极管引线同步拖拉驱动装置,两侧拖针由同一个横向气缸及同一个纵向气缸驱动,确保两侧拖针控制的同步性,引线的传输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二极管引线同步拖拉驱动装置,用于拖拉驱动二极管引线在传输轨道上传输,二极管引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带A,另一侧设置有凹槽带B,凹槽带A和凹槽带B上均设有凹槽;它包括与凹槽带A上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一拖针、与凹槽带B上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二拖针、横向气缸和纵向气缸,第一拖针固定安装在第一基座上,第二拖针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上,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相连,连接块固定安装在横向气缸的活塞杆a的顶端,横向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纵向气缸的活塞杆b上。
所述第一拖针和第二拖针的针头直径小于凹槽直径。
所述第一拖针和第二拖针针头的外表面设置有润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引线两侧同步拖拉,导向性好,引线不易与传输轨道侧壁发生摩擦、碰撞,引线的传输更平稳;
2)两侧拖针由同一个横向气缸及同一个纵向气缸驱动,节约了设备成本,且可确保两侧拖针控制的同步性,进一步提高了引线传输的平稳性;
3)拖针直径小于引线上凹槽的直径,且针头的外表面设置有润滑层,确保了拖针与凹槽接触面的润滑度,避免抬升拖针时由于摩擦力过大而带起轨道上的引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二极管引线,2-传输轨道,3-凹槽带A,4-凹槽带B,5-第一拖针,6-第二拖针,7-第一基座,8-第二基座,9-连接块,10-活塞杆a,11-缸体,12-活塞杆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二极管引线同步拖拉驱动装置,用于拖拉驱动二极管引线1在传输轨道2上传输,二极管引线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带A3,另一侧设置有凹槽带B4,凹槽带A3和凹槽带B4上均设有凹槽;它包括与凹槽带A3上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一拖针5、与凹槽带B4上的凹槽相配合的第二拖针6、横向气缸和纵向气缸,第一拖针5固定安装在第一基座7上,第二拖针6固定安装在第二基座8上,第一基座7与第二基座8之间通过连接块9固定相连,连接块9固定安装在横向气缸的活塞杆a10的顶端,横向气缸的缸体11固定安装在纵向气缸的活塞杆b12上。由纵向气缸驱动第一拖针5和第二拖针6插入引线的凹槽内,再由横向气缸驱动第一拖针5和第二拖针6横移,两侧同步带动整个引线向前输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拖针5和第二拖针6的针头直径小于(或远小于)凹槽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拖针5和第二拖针6针头的外表面设置有润滑层。从而确保第一拖针5和第二拖针6与凹槽接触面的润滑度,避免抬升拖针时由于摩擦力过大而带起传输轨道2上的二极管引线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5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