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序化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4652.6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3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西尔康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序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有序化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必备的工具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在某些高层写字楼、或者是高层居民住宅里面,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往往许多人在电梯门口等待电梯的到来,而同时,也有很多乘客在电梯里面要出去,当大家都挤在电梯门口的时候,上下电梯就会比较无序,因而容易发生碰撞、挤压或者影响上下电梯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序化电梯,该有序化电梯能将上下电梯的人流分隔开,从而将人们乘电梯的过程有序化,提高行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序化电梯,包括轿厢、开门系统,其中,所述轿厢包括轿厢壁、轿底板、轿门,所述轿底板靠近所述轿门处设有可以单向通行的通行闸;所述通行闸至少设有两个,相互反向设置,并且覆盖整个轿门的通行区域;其中,
所述通行闸包括固定在所述轿底板上的固定柱,以及铰接在所述固定柱上的闸门;所述通行闸还设有可以限制该闸门只在固定柱一侧转动的制动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行闸将轿门通行区域分隔成两个通行方向相反的通行道路,这样,当人们上下电梯的时候,就会从相应的通行闸通行,并且在等待上下电梯的时候,人们也会有意识的在对应的通行闸处聚集,从而对上下电梯的过程进行了有序化;闸门铰接在固定柱上,并且通行闸还设置限制闸门旋转部位的制动部,这样当人们推动闸门的时候,闸门就会在固定柱的一侧转动,因而实现通行闸的单相通行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行闸设有两个,其中位于轿门内侧右边的通行闸为向所述轿厢外部通行的出口闸;位于轿门内侧左边的通行闸为向所述轿厢内部通行的进口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口闸、进口闸的大小相同,并且均分所述轿门的通行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设置了一个出口闸和进口闸,对人流进行有效的分流,并且遵循右行原则,更符合人们的日常习惯,出口闸、进口闸大小相同,能较好的平衡通行流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每个通行闸中设有两个闸门,所述两个闸门均分每个通行闸的通行区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动部包括与所述固定柱配合的凹槽,该凹槽一侧设有限制所述制动部朝一侧转动的槽壁,另一侧开放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闸门与所述固定柱铰接部位设有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闸门,并且均分每个通行闸的通行区域可以减少每个闸门的长度,从而减少进出闸门时对电梯内以及电梯外的乘客造成干扰,制动部为一侧有槽壁,另一侧开放的凹槽,这样当转动时,若槽壁向固定柱运动,则这个转动过程就会被阻止,而反向的转动则不受限制,从而达到单相转动的目的,在铰接部位设置复位弹簧可以快速的将闸门复位,以免影响轿门的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序化电梯实施例的无人通行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序化电梯实施例的有人通行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有序化电梯实施例的无人通行时通行闸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有序化电梯实施例的有人通行时通行闸示意图。
附图标注:1、轿厢壁;2、轿底板;21、通行闸;211、进口闸;212、出口闸;213、固定柱;214、闸门;2141、制动部;21411、凹槽;21412、槽壁;3、轿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有序化电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有序化电梯,如图1所示,四周的轿厢壁1、位于底边的轿底板2、以及可以开合的轿门3组成了轿厢,轿厢内供乘客乘电梯,在轿底板2靠近轿门3处设有可以单向通行的通行闸21,如图1,通行闸21至少设有两个,相互反向设置,也即,至少保证一允许乘客进入的通行闸21以及一允许乘客出电梯的通行闸21,通行闸21覆盖整个轿门3的通行区域,这样所有人就会有序进出电梯,并且在等待上下电梯的时候,人们也会有意识的在对应的通行闸21处聚集,从而对上下电梯的过程进行了有序化,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西尔康电梯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西尔康电梯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4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催化剂模块
- 下一篇:混合形式催化剂的脱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