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立轴电机蒸发冷却系统的集液环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4115.1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4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邹应冬;钱生坤;张景林;朱顺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20 | 分类号: | H02K9/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立轴 电机 蒸发 冷却系统 集液环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轴电机蒸发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立轴水轮发电机或发电电动机蒸发冷却系统的集液环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立轴电机的蒸发冷却系统中,集液环管通常与供排液装置连接,并分别设置在冷凝器与定子线棒发热体之间和冷凝器与汇流环发热体之间,主要是通过集液环管分别向定子线棒发热体和汇流环发热体供应液态冷却介质。如中国专利号“200520036095.9”公开了一种水轮发电机定子蒸发冷却联合循环装置,其公开日为2006年12月27日,其技术方案为所述蒸发冷却联合循环装置包括浸有蒸发介质的定子绕组发热体和与冷却介质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冷凝器系统,还包括浸有蒸发介质的定子汇流环发热体,所述定子绕组发热体的一端通过第一集液管、第一回液管与冷凝器底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总集汽管连通,第一总集汽管再通过第一集汽管与冷凝器的上部连通;所述定子汇流环发热体的一端通过第二集液管、第二回液管与冷凝器底部连通,其另一端与第二总集汽管连通,第二总集汽管再通过第二集汽管与冷凝器的上部连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蒸发冷却系统中的管路进行检修或清洗时,需要将长达数十米的水平管路中的冷却介质或清洗介质完全排出。但以上述专利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并未提供相应的能够保证所有介质均排尽的结构和方法;总之,现有技术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立轴电机蒸发冷却系统的集液环管,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完全地排除蒸发冷却系统管路中的所有介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立轴电机蒸发冷却系统的集液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环管包括至少两根相互连通的弧形管,所述弧形管倾斜设置,并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所述集液环管中的弧形管上设置有与冷凝器连接的连接管,所述集液环管中弧形管的最低处设置有带阀门的排液管。
所述集液环管中的最低处至少有两个,其中任意一个最低处的排液管与供排液装置连接。
所述弧形管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度数为1—20度。
所述集液环管中弧形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弧形管固定连接在同一平面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集液环管至少由两个倾斜的弧形管组成,因此弧形管的最低处即为整个集液环管的最低处。又由于排液管位于整个集液环管的最低处,因此通过排液管和阀门的配合,能够快速完全地排除蒸发冷却系统管路中的所有介质或杂质,从而达到方便检修排液和提高清洗效果的目的。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液环管中的最低处至少有两个,其中任意一个最低处的排液管与供排液装置连接。该结构在检修时,可通过供排液装置快速地排出系统中的蒸发介质,同时可以方便地通过人工方式从其余排液管处排出集液环管中的残留介质;在清洗时,也可快速地排出系统中的清洗介质和杂质,同时可以方便地通过人工方式从其余排液管处排出集液环管中的残留介质和杂质。
三、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弧形管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度数小于1度,排液时将导致冷却介质的难以快速排干净,而如果弧形管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度数大于20度,又增大了整个蒸发冷却系统占用的空间,因此弧形管所在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度数为1—20度,既使得整个蒸发冷却系统的空间占用合适,又使冷却介质更容易排干净,有利于提高蒸发冷却管路的清洗效果和效率。
四、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液环管中弧形管的数量为多根,多根弧形管固定连接在同一平面上,此结构使得集液环管在同一平面上具有一个最低点,使用时只需要将其整体倾斜设置,就能够快速完全地排除冷却介质和清洗介质,同时使得集液环管的安装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蒸发冷却系统中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冷凝器,2、集汽管,3、集汽环管,4、定子线棒发热体或汇流环发热体,5、绝缘引流管,6、集液环管,7、回液管,8、排液管,9、阀门,8a、排液管一,8b、排液管二,9a、阀门一,9b、阀门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41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