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沥青路面边部支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9376.4 | 申请日: | 2014-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8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张文宝;陈博学;赵刚;齐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50 | 分类号: | E01C19/5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路面 边部支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路面边部支模。
背景技术:
当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使用摊铺机在路面下承层上铺筑沥青混凝土,经过压路机碾压达到符合规定的密度后,将路面两侧超出设计宽度的混合料通过人工刨除或者切割机切除,从而达到宽度一致、符合设计宽度、边部线条整齐顺畅,这种施工方式既浪费超出设计宽度混合料的材料费用、加工费用和运输费用,又因需要人工切割加大了作业量,造成人工费用的增加,延长了工期。切割下的混合料无法回收利用,没有合理处治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传统的清理方法具有以下弊端:
(1)人工切割和浪费材料,减慢了施工进度,因半幅施工半幅通车而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使路面线型不整齐、顺畅,路面松软。
(2)传统方法切割下的混合料无法回收利用,没有合理处治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边部支模。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沥青路面边部支模,其组成包括:一组木模板,所述的木模板铺设路边部的离岸边,所述的木模板下端与所述的路边部连接,所述的木模板通过铁钎固定在所述的路边部,所述的铁钎数量为3个,所述的铁钎垂直与木膜固定件连接,所述的铁钎上端与所述的木膜固定件的距离为3cm-5cm,所述的铁钎之间的距离为180cm,所述的木膜固定件厚度为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于沥青材料具有流变性质,在高温下摊铺流动性增强,在准备施工的沥青路面下承层上,依据路面设计结构,标示出路面设计宽度边线,确定使用的模板材料尺寸,制作出具有木膜固定件的钢钎,在模板接触热拌混合料面上均匀涂抹耐高温隔热材料,使用电锤在摆放模板外侧边缘路面钻孔,清除钻孔内的残渣,把钢钎塞进钻孔内,根据边线线形摆放模板,检查模板是否牢固,最终形成槽式结构,在压路机施工时保持路面边部整齐,路面边部压实度,解决了人工切割和浪费材料,加快了施工进度,解决了因半幅施工半幅通车而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也使路面线型整齐、顺畅,保障了边部压实度。
2、本实用新型中的的限定支持尺寸(木膜固定件厚度为4mm,所述的铁钎上端与木膜固定件的距离为3cm-5cm,所述的铁钎之间的距离为180cm)是最佳的限定尺寸,而且木膜固定件、木模板、铁钎能够回收再利用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沥青路面边部支模,其组成包括:一组木模板2,所述的木模板铺设路边部1的离岸边,并与之一致,所述的木模板下端与所述的路边部连接,即所述的木模板通过铁钎4固定在所述的路边部,所述的铁钎数量为每个木模板钉3个,所述的铁钎垂直与木膜固定件3连接,所述的铁钎上端与所述的木膜固定件的距离为3cm-5cm,所述的铁钎之间的距离为180cm,所述的木膜固定件厚度为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9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