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坍塌框架式自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18573.4 | 申请日: | 2014-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4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艺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艺帆 |
| 主分类号: | E04H9/00 | 分类号: | E04H9/00;E04B1/3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 地址: | 725000 陕西省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坍塌 框架 自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防坍塌框架式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房屋及管道等建筑物由于电路老化、修建时代古老或其他原因,常发生建筑物坍塌,使被困人员不能及时逃离或撤离现场;对于这种突发的情况,被困人员很难自救,很容易造成“内出不来,外进不去”的局面;很多人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还容易造成错误判断。目前已出现许多防坍塌的自救装置,例如CN103526774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防塌方保护棚,该保护棚包括立杆,横杆,保护板和连接件,立杆和横杆构成六面空间支撑框架,该保护板包括设置于支撑框架4个侧面的保护板和设置于支撑框架顶部的保护板;该可拆卸式防塌方保护棚对被困人员及救援人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该保护板由于在重物压下来时,没有缓冲的力来分解重物,压下来的重物可将保护板压弯,但遇到危险时,施救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回到保护棚内;因此,保护板对被困人员及救援人员的安全性还存在着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伸缩并可拆卸的防坍塌框架式自救装置;该防坍塌框架式自救装置,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并且可很好地保护被困人员及救援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坍塌框架式自救装置,该防坍塌框架式自救装置包括保护板,4个支撑杆和底板,支撑杆竖直放置;保护板,4个支撑杆和底板形成六面空间框架式自救装置,其中,每个支撑杆均由滑动杆和中空管套接组成,每个滑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保护板的端点活动连接,每个中空管的一端分别与底板的端点活动连接,每个滑动杆的另一端分别插于中空管的另一端内;每个中空管内均设有可伸缩的减震元件,所述减震元件可使滑动杆在中空管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坍塌框架式自救装置在房屋管道等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该自救装置可拆卸,折叠方便,利于运输;在自救装置内设置有减震元件可使自救装置在受到重力后,使整个自救装置能够向下压缩,使其对受到的重力有缓冲的作用,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被困人员及救援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的改进,在六面空间框架式自救装置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一个或多个分重杆,该分重杆竖直放置;分重杆由第二滑动杆和第二中空管套接组成,第二滑动杆的一端与保护板活动连接;第二中空管的一端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二滑动杆的另一端插于第二中空管的另一端内;第二中空管内设有可伸缩的减震元件,减震元件可使第二滑动杆在第二中空管内滑动。
在六面空间框架式自救装置内设置分重杆,起到稳定自救装置的作用;当重物往下压的时候,分重杆起到分解重量的作用,进一步起到保护救援人员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起到稳定防塌框架式自救装置的作用,进一步分解和缓冲保护板的重力,在支撑杆与分重杆之间、和/或分重杆与分重杆之间还设有倾斜杆,该倾斜杆由第四滑动杆和第四中空管套接组成,第四滑动杆的一端与保护板和滑动杆、或与保护板和第二滑动杆活动连接;第四中空管的一端与底板和第二中空管活动连接,第四滑动杆的另一端插于第四中空管的另一端内,第四中空管内设有可伸缩的减震元件,该减震元件可使第四滑动杆在第四中空管内滑动。
在支撑杆和分重杆之间还设有倾斜杆的目的是考虑申请人之前申请的自救装置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X型支架的连接点位置变化,整个框架的稳定性会出现很大问题,并且X型支架的交叉部位需螺帽固定,操作不便,为了确保受力后不会产生角度变化,在支撑杆和分重杆之间设置了倾斜杆,提高了框架式自救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更加稳定自救装置,在支撑杆和分重杆上设有减重杆,该减重杆由第五滑动杆和第五中空管套接组成,第五滑动杆的一端与支撑杆的滑动杆或分重杆的第二滑动杆活动连接;第五中空管的一端与底板活动连接,第五滑动杆的另一端插于第五中空管的另一端内,第五中空管内设有可伸缩的减震元件,减震元件可使第五滑动杆在第五中空管内滑动。
进一步的改进,以上活动连接包括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通过卡扣连接或套接到设置在保护板、底板、滑动杆或第二滑动杆上的套管内;该套管包括一头套管、二头套管和/或三头套管。
进一步的改进,防坍塌框架式自救装置的后侧面沿对角线方向还设有斜杆。
进一步的改进,底板为框架结构,该框架沿两个对角线方向设有相互交叉的定型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艺帆,未经张艺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85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