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高铆接式锂电池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7069.2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1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创能新能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20;H01M2/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铆接 锂电池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锂电池的盖板,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锂电池盖板。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轻质、高容、长寿命、自放电率低、无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推广应用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五金工具等方面。常用的一体化锂电池盖板通常包括盖板基体、正负极柱、密封垫、电极压板及电极引片等,电极压板位于基体上,电极引片位于极柱下部,且在电极压板与基体以及电极引片与极柱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现有电极引片多采用分体方式固定在极柱下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与电池芯接触不良,造成电池内阻不断增大,使得电池性能逐渐降低,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可靠性更高的一体化高铆接式锂电池盖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高铆接式锂电池盖板,其包括长方条形基板、螺钉头状正极铝极柱和负极铜极柱、电极压板,所述的基板中心冲压有防爆孔,两侧开有极柱安装孔,所述的正极铝极柱和负极铜极柱安装于相应的极柱安装孔中,所述的电极压板固定套设在极柱上,且在所述的电极压板与基板之间以及所述的基板与相应极柱下端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垫,它还包括与所述的正极铝极柱下接合面相焊接的铝连接片,与所述的负极铜极柱下接合面相焊接的铜连接片,所述的铝连接片和铜连接片为软连体,其分别具有可弯折的电极引体。
优化地,所述的铝连接片和铜连接片分别为多片层叠状,每片厚度为0.05~0.2mm。进一步的,所述的铝连接片和铜连接片先通过超声波电焊定位再通过激光焊固定在所述的极柱下接合面上。
优化地,所述的基板与极柱下端之间的密封垫为一体式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由聚丙烯PP材料制成。
优化地,所述的防爆孔上还设置有保护盖。
优化地,所述的正极铝极柱和负极铜极柱中心开设有内螺孔,且在内螺孔内设置有螺纹套,铆钉铆接其中。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电极引片采用铜铝软连体,其可灵活弯折,在极柱受力发生扭矩时,由于电极引片为软性体,会相应发生变形,保证电极引片与电池芯引流片始终可靠接触,从而始终保持电流的通过性良好,能保持较低的电池内阻,避免电池过热,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盖板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盖板后视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其中:1、基板;2、正极铝极柱;3、负极铜极柱;4、电极压板;5、密封垫;6、定位板;7、铝连接片;8;铜连接片;9、防爆孔;10、极柱安装孔;11、极柱安装孔;12、螺纹孔;13、螺纹套;14、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锂电池盖板,其正负两极柱位于同一基板上。具体包括基板1、正极铝极柱2、负极铜极柱3、电极压板4、密封垫5、定位板6、铝连接片7、铜连接片8等。其中,基板1主体呈长方条形,在其中心开有防爆孔9,两侧开设有极柱安装孔10、11,图中,若左侧为负极极柱安装孔,则右侧为正极极柱安装孔,反之亦然。为了更好说明,设定图中左侧为负极,右侧为正极。
正极铝极柱2和负极铜极柱3呈螺钉头状,其分别安装在基板1上的安装孔中,电极压板4具有两个,分别套在相应的极柱上。在每个电极压板4与基板1之间的极柱上套设有PFA材质密封垫5。在基板1与各极柱下端之间设置有定位板6,定位板6由聚丙烯PP材料制成,其一体注塑成型,整个外形尺寸稍小于基板,定位板6与密封垫5起到将基板1与电极压板4以及极柱2、3的绝缘作用。为进一步达到高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基板1与定位板6之间的极柱上还套有“O”型密封圈6,其为一圆形细圈,由聚丙烯PP制成。
本实施例中,正极铝极柱2下接合面固定焊接有铝连接片7,负极铜极柱3下接合面固定焊接有铜连接片8。铝连接片7为软连体,其由多片铝材层叠而成,每片铝材的厚度为0.1mm。铝连接片7分为焊接部和电极引体部,焊接部先通过超声波点焊定位在正极铝极柱的下接合面上,然后在通过激光焊固定,电极引体部可相对焊接部任意弯折。同样,与负极铜极柱3相连接的铜连接片8也为软连体,其由多片铜材层叠而成,每片铜材的厚度为0.1mm。铜连接片7分为焊接部和电极引体部,焊接部先通过超声波点焊定位在正极铝负极铜极柱的下接合面上,然后在通过激光焊固定,电极引体部可相对焊接部任意弯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创能新能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创能新能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70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电池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性温差发电微单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