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16577.9 | 申请日: | 2014-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6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喻飞;杨家胜;郭强;汪建;鱼维娜;曾杰;叶任时;陈卫鹏;李成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核电站 燃料 能动 分层 冷却 持续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技术,具体地指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随着运行其装载的燃料燃耗不断加深,当燃耗深度达到设计卸料燃耗时,必须从反应堆中卸出使用后的核燃料组件,这些卸出的核燃料即为乏燃料。乏燃料虽然无法继续维持链式核反应,但其中包含大量的放射性元素,会持续不断的放出大量的衰变热。核电站通常将乏燃料储存在装满水的乏燃料池中,保存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以使其冷却。同时在乏燃料池中使用强迫式水冷热交换器不断将衰变热导出乏燃料池,防止燃料包壳的烧损,以维持燃料芯块的完整。
目前的核电站设计中,通过强迫循环水冷却的方法导出乏燃料池内衰变热。在冷却过程中,需要外界提供持续的额外电源来维持循环水泵的运行。这种设计在事故工况下有可能失去外部电源,乏燃料池中的冷却水在衰变热的作用下被不断蒸发,当乏燃料裸露出水面时,不断累积的衰变热会烧毁燃料包壳,致使放射性的泄漏,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中乏燃料池的放射性泄漏。而且,地下核电站日常运行中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与核电站事故中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并不相同,在严重事故中,日常运行的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不能有效地对乏燃料池的进行持续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结合地下核电站的特点与热管技术,提出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对地下核电站日常运行中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和核电站事故中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根据安全级别要求进行分层次保护,从而能从设计上克服因失去电源引起的乏燃料池的放射性泄漏,并且在严重事故后期,还可以有效地保证乏燃料池的持续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包括位于地下洞室内的乏燃料池,所述乏燃料池中盛放冷却水,所述冷却水将乏燃料组件淹没,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两端封闭的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所述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的下端为吸热端、上端为冷凝端,所述吸热端浸入冷却水中,所述冷凝端伸入岩体内,所述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的内腔充入不同的工作溶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设置在乏燃料池的一侧,且所述冷却热管处于乏燃料池中乏燃料组件和事故应急热管之间。这种设置有利于乏燃料组件转运机对乏燃料组件的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上均设有散热翅,所述散热翅呈片状结构,并与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垂直。设置散热翅可加速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垂直内工作溶剂的冷却。散热翅根据实际散热情况设置其布置密度,如散热翅之间的间隔为10~20c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冷凝端正下方的乏燃料池的底部向乏燃料组件一侧倾斜。乏燃料池中冷却热管和事故应急热管冷凝端正下方的冷却水经热交换后温度低于乏燃料组件一侧的冷却水温度,因此乏燃料池的底部向乏燃料组一侧倾斜,使温度低的冷却水流向乏燃料组,加速温度交换的过程。乏燃料池的底部的倾斜度为30°~60°效果最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热管中的工作溶剂为甲醇,所述事故应急热管中的工作溶剂为水。冷却热管与事故应急热管的启动温度不同,因此选用不同的工作溶剂。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核电站的配套设计,该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及其他地下核电站厂房和设备都处于地底深处的地下洞室。地下岩体深埋地下,且常年处于较低的恒温状态,本实用新型结合地下核电站的布置优势和热管技术,利用乏燃料池和地下岩体环境的温度差,将乏燃料池的热量带出到地下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采用非能动设计理念,通过液体受热蒸发吸热、冷凝放热、重力回流等自然物理过程实现乏燃料池的冷却过程。本系统依靠自然物理过程运行不需要额外提供外界电源,因此没有因失去冷却电源引起的乏燃料池冷却水蒸干和乏燃料烧损的潜在危害;对地下核电站日常运行中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和核电站事故中乏燃料池的冷却要求根据安全级别要求进行分层次保护,从而能从设计上因失去电源引起的乏燃料池的放射性泄漏,并且在严重事故后期,还可以保证乏燃料池的持续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核电站乏燃料池非能动分层冷却持续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乏燃料池,2.乏燃料组件,3.冷却水,4.事故应急热管,5.冷却热管,6.散热翅,7.岩体,8.吸热端,9.冷凝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65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