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芯毛坯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6404.7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5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元;李前军;张恩明;陈维兆;李东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长市中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9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坯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芯毛坯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为磁芯毛坯模具的主视图和俯视图,该类磁芯毛坯模具利用旋转压机铸型,现有的模具其第一侧柱腔11、第二侧柱腔12和绕线柱腔13都是设计成等高的,即:高度差G=0。
这样设计的弊端是:由于旋转压机的填料特点,导致对应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侧壁的物料密度比对应绕线柱腔13侧壁的物料密度要大,由于脱模膨胀原因,物料密度大的膨胀程度高,密度小的膨胀程度低,进而导致压制出的磁芯毛坯模具的绕线柱腔13比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要低一些,即:高度差G>0。同时,经过烧结,这种高度差将进一步扩大。另外为了提高烧结产能,降低能耗,该类磁芯毛坯模具通常都是叠加烧结的,如图3所示,这样,由于高度差的原因,将会导致磁芯毛坯模具烧结后出现严重变形的质量问题,大大降低了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磁芯毛坯模具,解决了毛坯烧结后容易变形,合格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磁芯毛坯模具,其内部设有底腔、第一侧柱腔、第二侧柱腔和绕线柱腔,第一侧柱腔、第二侧柱腔和绕线柱腔相互平行地垂直布置在底腔上并均与底腔连通,第一侧柱腔和第二侧柱腔对称布置在底腔的两端,绕线柱腔布置在底腔的中心,第一侧柱腔和第二侧柱腔高度相等,绕线柱腔比第一侧柱腔和第二侧柱腔高出0.02~0.1mm。
优选地,底腔、第一侧柱腔、第二侧柱腔和绕线柱腔均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地,底腔、第一侧柱腔、第二侧柱腔和绕线柱腔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提前考虑到旋转压机的填料特点,将磁芯毛坯模具的绕线柱腔的高度设计为略高于第一侧柱腔和第二侧柱腔,这样经过脱模膨胀过程后,绕线柱腔的高度与第一侧柱腔和第二侧柱腔近乎一致,从而避免了叠烧变形的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了模具生产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磁芯毛坯模具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磁芯毛坯模具的俯视图;
图3为一种磁芯毛坯模具叠加烧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磁芯毛坯模具,其内部设有底腔10、第一侧柱腔11、第二侧柱腔12和绕线柱腔13。
第一侧柱腔11、第二侧柱腔12和绕线柱腔13相互平行地垂直布置在底腔10上并均与底腔10连通。底腔10、第一侧柱腔11、第二侧柱腔12和绕线柱腔13均为长方体结构且宽度相等。
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对称布置在底腔10的两端,绕线柱腔13布置在底腔的中心轴上,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高度相等,绕线柱腔13比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略高,高度差G>0。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的高度设计为G1,绕线柱腔13的高度设计为G2,
则G2>G1 (a)
且G2-G1=G (b)
本实施方式中的磁芯毛坯模具需要经过旋转压机铸型,旋转压机填料过程中第一侧柱腔11外壁和第二侧柱腔12外壁的密度会大于绕线柱腔13外壁的密度。脱模的时候毛坯会有一定程度的膨胀,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的密度大,膨胀程度高;绕线柱腔13密度小,膨胀程度低。假设,毛坯脱模后,第一侧柱腔11侧壁和第二侧柱腔12侧壁的膨胀高度为G3,G3>0,绕线柱腔13侧壁的膨胀高度为G4,则,0<G4<G3 (c)
脱模后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的高度为:G1+G3。
绕线柱腔13的高度为:G2+G4。
脱模后使得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的高度等于绕线柱腔13的高度,便是要满足:
G1+G3=G2+G4 (d)
公式(d)可变形为:
G2-G1=G3-G4 (e)
由公式(a)、(b)、(c)、(d)、(e)可推断出:
G=G3-G4 (f)
由公式(f)可知,当G取得合适值时,可以使得脱模后的毛坯模具中的绕线柱腔13的高度与第一侧柱腔11和第二侧柱腔12的高度近乎一致,从而消除毛坯在如图3所示的叠加烧结过程中变形的因数,提高毛坯生产合格率。
G3的值与G1的值以及第一侧柱腔11、第二侧柱腔12的密度有关,G2的值与G4的值以及绕线柱腔13的密度有关,G的取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经过实验,G的取值区间大约为0.02~0.1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长市中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长市中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6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击器外缸加工专用顶尖
- 下一篇:一种汽车驱动扭矩显示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