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空式手臂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4959.8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3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英;刘希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秀英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空 手臂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悬空式手臂托架。
背景技术
骨折是比较严重的外伤,非常疼痛,因此骨上附着的肌肉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或因为肢体本身的重量作用以及原来的重力作用,导致骨折断端错开移位。因为骨折的愈合需要较长的时间,就必须借用外部的固定物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正确位置,防止它再移位。常用的外固定物就是石膏绷带。石膏绷带是用熟石膏的细粉末撒在特制的沙布绷带上卷曲而成。使用时把石膏绷带浸入水中,无水硫酸钙吸水后逐渐变得十分坚固,能够对骨折起到有效的外固定作用。在石膏未硬固时,医生就可按骨折部位迅速将石膏绷带塑形,包扎好。由于石膏绷带有这个特性,就被广泛用于躯干部脊柱及四肢的骨折治疗中。手臂骨折后,一般会将骨折手臂打上石膏,石膏利用绷带通过颈部将手部石膏固定在前胸,长时间的由颈部承受手臂石膏的重量,导致颈部弯曲疼痛,甚至会严重到头疼的地步;长期的将手臂固定在胸前,还容易导致脊椎疼痛,行走不便;当受伤的手臂置于胸前时,往往会因为行走或是小范围活动而使胸前的受伤手臂受到二次伤害,导致受伤手臂伤情加剧,治疗周期变长,有严重者会因为二次受伤而导致新的伤病。
授权公告号CN203341888U(申请号201320417413.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上肢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三角固定架,三角固定架的后侧设有腰部绑带,三角固定架的一侧上设有侧绑带,侧绑带在三角固定架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块。授权公告号申请公布CN101940495A(申请号201010204748.5)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固定夹,,包括两个夹体和四支或四支以上的夹骨针(1),其特征在于:每个夹头( 包括上下两爿)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螺旋的针孔(2),排列成两行,以容纳夹骨针(1) ;两个夹体通过夹骨针(1) 分别夹在两个骨折断端的骨体上,相邻夹头用拉簧(3) 连接、相邻夹柄用水平板(8) 连接,以使两个夹体形成一体,与骨折断端构成几何相对不变体系。
上述实用新型针对手臂骨折后的康复还有不足之处,比如:手臂托架过重,手臂托架承重力分布不均匀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将受伤后的手臂悬空固定在身体一侧,使手臂托架承重力合理分配,避免受伤手臂的二次受伤。
悬空式手臂拖架,由肩架,腰带,脊椎固定器,腋窝支架,手臂固定架,轴承构成;肩架与脊椎固定器相连接;脊椎固定器与腰带相连接;腋窝支架与腰带通过轴承连接;手臂固定架连接在腋窝支架上。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优选方案是,脊椎固定器与腰带垂直连接。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优选方案是,脊椎固定器长度为35cm-55cm。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更加优选的方案是,脊椎固定器长度为45cm。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优选方案是,肩架宽度为10-20cm。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更加优选的方案是,肩架宽度为15cm。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优选方案是,腋窝支架长度为20-30cm。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更加优选的方案是,腋窝支架长度为25cm。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优选方案是,手臂固定架长度为25-35cm。
前述悬空式手臂托架,更加优选的方案是,手臂固定架长度为30cm。
悬空式手臂托架在使用时,将肩架佩戴在肩上,通过脊椎固定器将腰带上的力量均匀分布在双肩上;脊椎固定器固定人体脊椎,防止脊椎疼痛,稳固手臂托架结构;腰带与腋窝支架通过轴承连接,使用者通过腋窝支架将手臂自然抬起;手臂固定架连接在腋窝支架上,使用者将受伤的手臂平放在手臂固定架上,从而使受伤手臂悬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佩戴方便,自重比较轻,便于手臂受伤的老年人或是儿童使用。
2、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材料成本较低,造价合理,受众群体大,适合于工薪阶层的人购买和使用。
3、本实用新型将手臂的重量均匀分布在使用者的肩上和腰上,承重力分布更均匀,佩戴和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外观示意图;
图中1.手臂固定架,2.肩架,3.脊椎固定器,4.腰带,5.轴承,6.腋窝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秀英,未经张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49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锻造方法及锻造用模具
- 下一篇:硬涂膜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