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碎石土快速翻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3010.6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8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荣;刘鑫升;熊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32 | 分类号: | E02F5/3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杨宜付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碎石 快速 翻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土石坝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建和设计规划的土石坝工程向大型、巨型发展,如已经建好的糯扎渡土石坝工程,坝高261.5m,填筑总量为3350万m3。在建的长河坝水电站主体大坝同样为土石坝工程,坝高达240m,填筑总量为3436.06万m3。未来新建的土石坝工程规模更大,如两河口,坝高达298m,双江口坝高达305m,其填筑工程量更大。
在高土石坝工程的筑坝料中,心墙防渗体一般采用天然或人工掺配的碎石土料。土料的含水量与压实性能关系极为敏感和密切,必须将其含水量调整至最优含水量的允许范围内,土料才能碾压密室,从而保证获得较高的压实度和较好的防渗效果。
土料的天然含水量一般与最优含水量均有不同程度差值,极少的处于允许范围,为此对土料含水量的调整时土石坝填筑的关键工序。
以前一般采用带松土器的推土机翻晒对土料进行翻晒或补水后的混合。但通常推土机厂家出厂的推土机带有的松土器只有三根宽度约为10cm的齿钩,如同已经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201310498018.4所公开的松土器,可解决相对强度较低的岩石刨松;作为土料的翻松时,由于齿钩间间距大,只能刨开一条小沟,存在动力浪费和效率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土效率更高的翻土设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碎石土快速翻土装置,包括一水平设置的主梁,该主梁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多个吊臂,主梁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多个犁铧,所述犁铧包含一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与主梁连接,连接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一翻土板,翻土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加固肋板加固。
优选地,所述翻土板为三角形板。
优选地,所述翻土板与犁铧前进方向的夹角为150°。
优选地,所述吊臂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犁铧为五个。
优选地,所述吊臂顶端设置有吊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易加工、可靠。
2、与推土机连接方便、快捷。
3、能有效的利用推土机的动力,减少动力浪费。
4、翻土效率高,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犁铧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图2的正视图。
图6是图2的俯视图。
图中:1主梁,2吊臂,3连接板,4翻土板,5加强筋,6加固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碎石土快速翻土装置,包括一水平设置的主梁1,主梁使用槽钢制成,并采用加强筋5加固,使其刚度和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该主梁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均匀焊接有3个吊臂2,吊臂2是用于与推土机连接的部件,吊臂2使用钢板制成,优选设置为矩形,其顶部设置有吊耳。在吊装时将钢丝绳从推土机上的松土器中间的齿钩套内穿过,将翻土装置起吊就位后,利用轴销将三个连接板锁定。现有技术中推土机的齿钩套为三个,因此吊臂的数量也设置为三个。
主梁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犁铧。所述犁铧包含一连接板3,连接板3使用钢板制成。连接板3的上端与主梁焊接,连接板3的下部焊接有一翻土板4。翻土板4与连接板3之间通过加固肋板6加固。翻土板4为三角形板,该三角形板的一顶角朝下。连接板3的一竖直面与翻土板4的一面焊接,与前一竖直面向平行的另一竖直面的两边通过固肋板6焊接加固。犁铧的数量设定根据推土机的型号确定,宽度越大,犁铧的数量越多。翻土板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地面,翻土板4与犁铧前进方向的夹角为150°,使土能够从翻土板的一侧被翻开。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将犁铧的上部宽度设置为26cm,按220推土机,优选配置5个犁铧,在地上犁地行走两次便能将土料全部刨松,无论翻晒还是掺合均匀都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碎石土快速翻土装置总的高度要依据松土器起升到最高点,并留有结构与地面间的安全距离,不至于在推土机行走时起伏与晃动时,碎石土快速翻土装置与地面发生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3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