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叶茎类蔬菜专用收割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11253.6 | 申请日: | 2014-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6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少华;缪明;陈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D46/00 | 分类号: | A01D4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叶茎 蔬菜 专用 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叶茎类蔬菜专用收割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蔬菜生产大国,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蔬菜产业的发展,对蔬菜生产机械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蔬菜育苗移栽取得重大突破,灌溉和植保技术突飞猛进,但是,蔬菜收获环节机械化进展缓慢,特别是叶类蔬菜的收获机械化尚属空白。2008年,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1.864×108 hm2,且每年以7%速度增长。其中,叶菜类作物的播种面积是6.057×107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2.5%,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30.5%。近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民众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逐年上升,部分省市新鲜蔬菜菜价居高不下、供不应求,归其原因主要是菜农不能及时将田间蔬菜收获。在整个叶类蔬菜的收获与加工过程中,收获与加工作业约占整个作业劳动量的60%以上。收获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蔬菜的储存、加工和销售,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由于收获作业的复杂性,收获作业的自动化程度还很低。目前,国内叶菜的收获作业还是依靠人工完成,需要不停地弯腰,劳动强度大。因此,发展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开发叶菜收获机械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茎类蔬菜专用收割机,该叶茎类蔬菜专用收割机,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蔬菜收割部分、蔬菜收集部分和行走控制部分组成。
进一步所述所述行走控制部分包括:机架、两个浮动轮、两个固定轮和操作手把杆;所述机架为四根金属管材通过整体成型的方式组成的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机架的任意一长边的两端,通过“L”型角铁采用固定方式分别连接有浮动轮,另一长边的两端则通过固定方式分别连接有固定轮;所述机架上还连接有一个操作手把杆,通过螺栓将操作手把杆固定在机架的两个短边上。
进一步所述蔬菜收割部分包括:发动机、变速齿轮箱、切割齿轮箱和割刀;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变速齿轮箱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变速齿轮箱的输出轴与切割齿轮箱输入轴相连接;所述切割齿轮箱的输出轴通过液压杆与割刀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切割齿轮箱由曲轴和凸轮组成,集成在切割齿轮箱内部;所述割刀包括上刀片和下刀片,上刀片和下刀片分别与曲轴和凸轮相连接,所述上刀片和下刀片的形状为锯齿状,长度为1.0m~1.2m。
进一步所述蔬菜收集部分包括:鼓风机和蔬菜收集箱;所述鼓风机的输入轴与发动机的输出轴相连接,鼓风机采用固定方式安装在切割齿轮箱上,风口对准割刀;所述蔬菜收集箱为矩形腔体,通过支撑杆安装在机架上,位于操作手把杆下方。
进一步所述行走控制部分和蔬菜收割部分的连接关系为:蔬菜收割部分的变速齿轮箱和切割齿轮箱通过固定方式安装在行走控制部分的机架中间位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采用前轮为浮动轮,后轮为固定轮,前驱可使收获机整体结构紧凑,且能有效保证收获机沿直线行驶,不偏离蔬菜种植田块。
2.本装置切割齿轮箱的输出轴通过液压杆与割刀相连接,这样割刀高度、角度可调,能将叶类蔬菜地毯式切断,保证叶类蔬菜收获干净。
3.本装置收获的蔬菜整齐干净,减少后续人工整理的工作量,不但方便快捷,更主要的干净卫生,没有污染,对食用的健康有保障作用。
4.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
5.本装置设计研究对于提高蔬菜收获的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蔬菜种植全程机械化的进程、加快我国高效设施农业前进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叶茎类蔬菜专用收割机:由蔬菜收割部分、蔬菜收集部分和行走控制部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1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