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操作针灸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1152.9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5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梁德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德庆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112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操作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生在给病人用针炙针治病时,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方法有两种:(一)一手用消毒好的干棉球夹持针身的下端,另一手夹持针尾进行操作;(二)手指用肥皂水洗干净或用75%酒精浸泡消毒用酒精棉擦拭后持针操作。上述方法(一),不仅麻烦,也难免因操作不当引起针身的下端夹持部位的污染,操作时术者的手难免不接触针身,当针身被术者的手接触时,则形成污染源,被污染的针身进入人体腧穴时便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上述方法(二),手指用肥皂水洗是很难将细菌与病毒洗干净的,有的细菌与病毒用75%酒精浸泡消毒或杀灭是根本达不到目地的(其中乙肝病毒就非常耐酒精)。因此需要一种方便、卫生的针灸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杜绝医源性污染,且使用方便、灵活的一次性操作针炙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操作针灸针,包括针灸针,针灸针包括针尖、针身、针尾,针尾位于尾端且针尾直径大于针身及针尖,所述针灸针外套装有套体,套体内径大于针尾直径,套体长度小于针灸针总长度,套体两端各戴有一个护套,护套呈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管状,针灸针两端从套体露出的部分被护套包封。
护套及套体均由无毒塑料或硅胶等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制为成品后经严格消毒封装,拆开包装即可使用,非常方便。用后经灭菌、销毁。彻底杜绝医源性传播与交叉感染,便于人们广泛采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尖与套体下端长度调节示意图;
图3为针炙针刺入人体腧穴示意图;
图4为针炙针刺入人体腧穴后,上提套体示意图;
图5为以一手固定针尾另一手继续上提套体示意图;
图6为针炙针刺入人体腧穴后,取出套体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1-针身,12-针尾,2-套体,3-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操作针灸针,由保护套3及医疗器械市场上出售的针炙针组成,针炙针大致分为针尖、针身11、针尾12等部分,针尾12位于尾部,其直径稍粗。针灸针外套装有套体2,套体2的内径大于针尾12的直径,因此针灸针与可套在其外的套体2相对上下移动。
套体2长度稍短于针灸针的长度,那么针灸针两端就有部分露出套体2,因此,套体2两端带有护套3。护套3分别戴在套体2的两端,与套体2一起将整个针灸针包封住,方便、卫生。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拔掉护套3后,一手捏住针尾,另一只手调节套体2相对针体11的位置,露出针尖。
如图3所示,捏紧套体2,带动针体11,将针灸针刺入腧穴。
如图4所示,针炙针刺入人体腧穴后,用手轻提套体2,使套体2相对针体11向上滑动。
如图5所示,针炙针刺入人体腧穴后,以一手固定针尾12,另一手继续向上提套体2。
如图6所示,套体2脱离针灸针,一次施针动作完成。
护套3及套体2均由无毒塑料或硅胶等材料制成。这种医用的一次性无菌操作的针灸针,制为成品后经严格消毒封装。拆开包装即可使用,非常方便。用后经灭菌、销毁。彻底杜绝医源性传播与交叉感染,便于人们广泛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德庆,未经梁德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11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婴儿车
- 下一篇:烧结炉炉边周转小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