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型鼹鼠捕捉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10953.3 | 申请日: | 2014-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9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守强 |
| 主分类号: | A01M23/20 | 分类号: | A01M23/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鼹鼠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捕抓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稳固、操作安全、捕鼠效率高的改良型鼹鼠捕捉器。
背景技术:
鼹鼠属于食虫目鼹科动物,地下穴居生活,以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蠕虫等小动物为食,因其在耕作层中打隧道觅食,而对播种后的各种作物的种子和植株造成危害。对于鼹鼠的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措施。
民间有使用自制的由弩架、挡棍、挡棍头、橡皮筋、弩针、搭棍、弩针拉线和支架等组成的鼹鼠弩捕杀鼹鼠的传统。但是传统的鼹鼠弩结构及其简单,捕杀效率极低,且操作繁琐。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下述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操作安全、捕鼠效率高的改良型鼹鼠捕捉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改良型鼹鼠捕捉器包括:一圆筒基座,该圆筒基座下端部分设置有供鼹鼠穿过的通道;一捕捉装置,其包括:一安装于圆筒基座内部并可上下移动的圆插筒、成对安装于圆插筒上端的导轨、安装于导轨上端的手柄以及套接于导轨上的弹簧,该导轨上端穿过圆筒基座顶部显露于圆筒基座外,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圆插筒上端和圆筒基 座顶部内壁接触;一触发装置,其包括:一枢接于圆筒基座内的枢接座及成型于枢接座下端的触发杆,该触发杆显露于圆筒基座下端的通道中;所述枢接座中设置有一可转动的转轴,所述圆插筒上端设置有一与该转轴适配的扣座,当扣座与转轴抵扣卡位时,触发装置处于待触发状态。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枢接座上端设置有枢轴,所述圆筒基座内壁设置有枢槽,枢轴容置于该枢槽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枢轴端部开设有一开口,令枢轴端部分成两部分。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枢接座中设置有至少两个轴承,所述转轴固定安装于轴承中,并伸出于枢接座外。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插筒下端形成有复数个尖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枢接座上成型有用于防止所述圆插筒上端的扣座过度向上移动的行程限位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程限位部包括:两个呈“八”字形分布的限位块。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筒基座包括:相互嵌合组装的左壳体、右壳体以及固定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端的板盖,该板盖上设置有供所述导轨穿过的通孔;左壳体和右壳体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构成所述通道的开口。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端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板盖外围设置有与该卡槽适配的凸缘,板盖通过凸缘嵌合于卡槽中,以固定于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操作安全、捕鼠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手握住所述捕捉装置的手柄,并用力向上提起,当捕捉装置中圆插筒上端设置的扣座与触发装置中枢接座上的转轴抵扣卡位时,即可松开手,此时触发装置处于待触发状态,且圆插筒下端的尖齿位于所述通道上端边缘处,令整个结构处于捕鼠状态,整个操作过程十分简单。另外,由于枢接座上设置有行程限位部,可有效防止圆插筒过度向上提起,可有效提高操作安全性能。当鼹鼠穿过所述圆筒基座中的通道,并碰到显露于通道中的触发杆时,触发装置触发,圆插筒上端的扣座脱离触发装置中枢接座上的转轴,圆插筒21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快速向下冲压,进行捕抓鼹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触发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5所示,为一种改良型鼹鼠捕捉器,其包括:一圆筒基座1安装于圆筒基座1中的捕捉装置2及触发装置3。
所述圆筒基座1下端部分设置有供鼹鼠穿过的通道11,具体而言,所述圆筒基座1包括:相互嵌合组装的左壳体12、右壳体13以及固定于左壳体12和 右壳体13上端的板盖14,该板盖14上设置有供所述导轨22穿过的通孔;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左壳体12和右壳体13上分别设置有构成所述通道11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守强;,未经杨守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0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枣树病虫害防治电动打药车
- 下一篇:带电击功能超声波驱鼠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