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0446.X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6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科力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预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两相或多相分离器中,对分离器入口来物进行液液或气液预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旋流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分离器是一种常用分离设备,在炼化、油田、化工等行业进行两相或多相分离中应用广泛,然而传统分离器入口通常不做预分离,造成分离内部流态不稳定,入口稳定区域过大,结构不够紧凑,同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工况波动,由于传统分离器对入口来物为进行有效预分离,也影响到分离器分离效果稳定性,很难满足当前对分离器紧凑型和稳定分离效果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的旋流预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旋流预分离装置,包括上挡板、下挡板和设在上、下挡板之间的若干组旋流导叶片,每组旋流导叶片为“八”字形,由两个弧形分叶片组成,两个分叶片之间留有间隙;各组旋流导叶片沿纵向依次排列,其分叶片间的间隙渐次缩小;在首端间隙最大的两个分叶片之间,连通入口管的出水口。
其中,所述上、下挡板互相平行。
其中,所述上、下挡板形状均为等腰梯形,分叶片间隙最大的旋流导叶片设于靠近挡板下底的位置。
其中,每组旋流导叶片的两个分叶片形状对称,对称设于上、下挡板中轴线的两侧。
其中,各组旋流导叶片间的间距相等。
其中,每个弧形分叶片的转角为30°~175°。
其中,每个弧形分叶片的转角为60°~1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分离器入口安装旋流预分离装置,对入口液液或者气液进行初步分离,大大提高分离器的抗冲击性,同时该装置能够快速消减入口动能,使入口来物进入分离器后迅速过度到稳定状态,缩小分离器入口稳定区域长度,分离器结构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3,旋流预分离装置,包括上挡板1、下挡板2和设在上、下挡板之间的若干组旋流导叶片3,每组旋流导叶片为“八”字形,由两个弧形分叶片组成31,两个分叶片之间留有间隙32;各组旋流导叶片沿纵向依次排列,其分叶片间的间隙渐次缩小;在首端间隙最大的两个分叶片之间,连通入口管4的出水口41。
其中,所述上、下挡板互相平行。一般来说,下挡板略大于上挡板,也可以两个挡板大小相同。
其中,所述上、下挡板形状均为等腰梯形,四个角为圆角,分叶片间隙最大的旋流导叶片设于靠近挡板下底的位置。上、下挡板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其中,每组旋流导叶片的两个分叶片形状对称,对称设于上、下挡板中轴线的两侧。
其中,各组旋流导叶片间的间距相等。
其中,每个弧形分叶片的转角a为30°~175°,优选为60°~135°。
工作时,液液、气液或气液固多相混合物从入口管进入,通过入口管的出水口进入到旋流预分离装置,在旋流导叶的作用下,流向发生改变,产生旋流,混合物入口速度迅速降低,入口动能得到快速消减,混合物流态趋于稳定;同时由于旋流作用轻组分相在旋流的作用下,从旋流中心集聚、形成大组分团,上浮与重组分相分离,较重的固体被甩到旋流导叶片内部,并沿着导叶内部向下运动,并沉积在分离器底部,从排砂口排出。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科力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科力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04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结构的双把手木筐
- 下一篇:妇女阴道自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