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布铗一次压铸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0096.7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7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才南;周燕;钱祖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小太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压铸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铗压铸模具,尤其涉及在先申请201320588172.6的一种刀口板一体成型布铗的模具制作。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913234U,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布铗,涉及一种染整生产中的定形机配件,包括布铗主体、刀铗体、刀口板、主轴,所述布铗主体包括开口部以及与开口部末端连接为一体的布铗尾部,所述的布铗尾部设置有若干条加强筋,所述的开口部为U型开口,刀铗体通过主轴活动连接于开口部的U型开口上端,使刀铗体在U型开口内可自由翻转,U型开口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刀铗体配合夹紧布料的刀口板,刀口板与U型开口下端铆钉连接,开口部的U型开口下端下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加强筋,通过在开口部U型开口下端设置若干从中间向两边间隔排列的加强筋,并将刀口板与U型开口下端左、中、右三点铆接,大大增加了机械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有效防止热变形。该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加强筋以及增加铆钉数量提高刀口板与U型开口下端的紧固性,但由于刀口板与U型开口下端为分体结构,是通过人工安装达到紧密配合,其平整度以及紧密度难以保证,在进行人工安装时需要对U型开口下端表面先进行精加工,并且对刀口板的弯折精度要求较高,装配难度大大提高,由于是分体结构并利用铆钉连接,在长期使用后容易产生松动,缩短使用寿命。
该种现有技术的布铗的压铸模具的刀口板型腔为简单的腔体结构,无法将刀口板与布铗主体一次性压铸为一体,当压铸成型后需要将刀口板用铆接的方式的结合为一体,刀口板容易松动而产生质量问题,并且后续的精加工工序复杂,成本大大增加,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将刀口板与布铗主体一次性压铸成型,有效防止铆装松动的问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布铗一次压铸成型模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布铗一次压铸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上下模中心对应开设有布铗的型腔与型腔连通的浇口,上下模四周分别设置导柱和导套定位配合,所述下模布铗刀口板型腔上设置有可前后移动压紧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铗刀口板型腔包括放置不锈钢刀口板的对称的凸块以及设置于凸块两侧的方形垫块,所述凸块与不锈钢刀口板上的孔配接,方形垫块上对称设置有圆柱形定位销柱,所述布铗刀口板型腔左右两侧增设有对称的圆柱形定位销柱。
所述凸块不仅限于条形,也可以为圆形、方形等任意形状,只要能起到定位作用均可。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滑块连接液压驱动装置,控制滑块前后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浇口两侧开设有对称的两个精定位凹槽与上模设置的定位凸块配接。普通的模具都采用导柱与导套来进行定位,经过长期使用,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间隙会因磨损而增大,这样模具上下模合模时就会产生错箱、飞边等现象,通过此种改进,使定位更准确,使用寿命更长,模具精度更高。
作为优选,下模的布铗刀口板型腔两侧开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排气冒口。原布铗主轴孔处由于壁厚不均匀内部会产生大量的气孔,这样不仅强度削弱而且会给钻主轴孔带来难度,往往由于气孔的原因,导致在钻主轴孔时钻头跑偏而影响主轴孔的同轴度。本套模具在两主轴头处各设计一个排气和冒口,使压铸时随铝水带入的气体和铝渣都能够排出,从而使铸件更致密,减少了铸件的内部缺陷。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浇口设置为W型的圆弧槽,使浇口处形成比较大的压比,这样有利于改善产品内部的缩孔等缺陷,提升产品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滑块设置有两道锁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模具布铗刀口板型腔的改进,使不锈钢刀口板与布铗主体一体压铸成型,大大提高了成品质量,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小太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小太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0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