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装粉尘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10085.9 | 申请日: | 2014-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1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岳军;沈婉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品尚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1/12 | 分类号: | B65B1/12;B65B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包装 粉尘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粉尘处理技术应用领域,特别是一种包装粉尘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粉状物料的烘干、包装过程如下:粉状物料进入负压的干燥塔中干燥,干燥后落到振筛上进行筛选,筛选后的粉状物料落到振筛下方的输送绞龙中,由输送绞龙输送到包装机的壳体中,通过壳体下部的卸料口进行分包包装。以前的包装机在粉状物料下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无法及时排除,会全部在包装机卸料口溢出,不仅浪费了物料,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还会严重危害包装人员的身体健康,破坏包装间卫生,大量粉尘还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包装粉尘回收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包装粉尘回收装置,包括包装机1,所述包装机1的顶端设有进料口2,所述包装机1的侧面上设有成品出口3,所述包装机1的底面上设有粉尘料出口4,所述粉尘料出口4的正下方设有承料盘5,所述承料盘5的卸料口连通输送绞龙6,所述输送绞龙6的出料端与风选机7连通,所述风选机7上设有回收料出口8和废料出口9。
所述承料盘5为漏斗形,其下端的卸料口与输送绞龙6连通。
所述输送绞龙6的出料端与风选机7的顶端连通,所述风选机7内的下半部分分成回收料仓10和废料仓11两部分,所述风选机7内上半部分的侧壁上还安装有风机12,且风机12的气流是从回收料仓10吹向废料仓11的。
所述回收料出口8与回收料仓10连通。
所述废料出口9与废料仓11连通。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包装粉尘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实现了粉尘物料的回收利用,节约了物料,保证了包装间的清洁卫生,保障了包装人员的身体健康,杜绝了粉尘污染,解决了厂区重大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粉尘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包装机;2、进料口;3、成品出口;4、粉尘料出口;5、承料盘;6、输送绞龙;7、风选机;8、回收料出口;9、废料出口;10、回收料仓;11、废料仓;12、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包装粉尘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包装粉尘回收装置,包括包装机1,所述包装机1的顶端设有进料口2,所述包装机1的侧面上设有成品出口3,所述包装机1的底面上设有粉尘料出口4,所述粉尘料出口4的正下方设有承料盘5,所述承料盘5的卸料口连通输送绞龙6,所述输送绞龙6的出料端与风选机7连通,所述风选机7上设有回收料出口8和废料出口9。其中,所述承料盘5为漏斗形,其下端的卸料口与输送绞龙6连通;所述输送绞龙6的出料端与风选机7的顶端连通,所述风选机7内的下半部分分成回收料仓10和废料仓11两部分,所述风选机7内上半部分的侧壁上还安装有风机12,且风机12的气流是从回收料仓10吹向废料仓11的;所述回收料出口8与回收料仓10连通;所述废料出口9与废料仓11连通。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包装机在包装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料都由粉尘料出口排出并落在承料盘上,所述承料盘为漏斗形,其下端的卸料口与输送绞龙连通,落在承料盘上的粉尘废料会通过卸料口落在输送绞龙上并通过输送绞龙运送到风选机内。风选机内安装有风机,风机的风速可根据情况人为设定,主要通过风速的不同将粉尘废料中不同种类的颗粒分散开落入不同的仓体内。所述回收料仓在风机吹动方向上的长度可根据需要来设定,其长度设定主要取决于回收粉尘料在风机吹动下飘动的最远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品尚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市品尚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00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