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后排座椅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8046.5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5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冉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B60N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后排 座椅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后排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全世界汽车的保有量飞速提升,随之而来的是高企的安全交通事故发生率,当汽车在发生猛烈的撞击或紧急刹车时,后排座椅的强度直接影响了后排成员的安全。
2014年,中国将实施GB14167-2013版,这预示大部分乘用车后排中间座椅需要配备三点式安全带,若安全带固定点布置在座椅骨架上。传统的分体式后排座椅骨架通常被分为两部分且可以绕着座椅下方的座椅骨架轴翻转,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成员通过安全带拉动后排座椅骨架向前翻转,会产生较大的翻转位移,对乘员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汽车碰撞时后排座椅过度翻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后排座椅及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分体式后排座椅,包括并排设置的左、右两部分座椅骨架和一连接装置,所述两部分座椅骨架后背的端部各固定设置有一个套管,所述连接装置可拆卸地套装在两个套管中,以将两部分座椅骨架连接为一体;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有一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和一个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可活动的卡位部,所述卡位部包括有左、右两个卡位端,所述两个卡位端分别位于所述中空腔体两端开口处;在所述卡位部位于中空腔体的第一位置时,两个卡位端分别从中空腔体两端开口处延伸至套管外部,并分别与两个套管的外边缘相卡接;在所述卡位部活动至所述中空腔体的第二位置时,两个卡位端完全退入至中空腔体两端开口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中空腔体包括槽体和挡板,所述槽体为U形板状结构,所述挡板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槽体与挡板围成矩形筒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卡位部为U形板状结构,所述卡位部还包括一个底部,所述两个卡位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左右两端,所述底部位于所述槽体与挡板围成矩形筒状结构内,所述两个卡位端均向槽体的外部弯折,所述底部上与所述槽体相对的一侧的中心部位设有一个圆柱状的凸起按钮,另一侧相对应的部位设有凹槽;所述槽体上与卡位部底部上的凸起按钮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凸起按钮可以穿过并突出于所述第一通孔且可以在第一通孔内往复运动。
可选地,所述分体式后排座椅还包括一个弹簧引导杆和套设在弹簧引导杆上的弹簧;所述的挡板与所述底部上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的弹簧引导杆直径相等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弹簧的直径且不小于所述弹簧引导杆的直径,所述弹簧引导杆的一端插入到所述卡位部底部的凹槽内,另一端插入到所述挡板的第二通孔内,且弹簧引导杆可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往复运动运动。
可选地,所述弹簧位于所述挡板和卡位部底部之间的弹簧引导杆上,且所述弹簧靠近于卡位部底部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引导杆上,靠近于挡板的另一端呈自然状态。
可选地,所述的套管为矩形中空结构。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的分体式后排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分体式后排座椅结构简单,连接分体式后排座椅的连接装置可以方便简单的进行拆装。在分体式后排座椅未连接为一体时,两部分座椅之间互不影响;当需要将两部分座椅连接为一体时,将连接装置组装为一体后整体套入到套管中。卡位部在连接装置中的位置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为卡位部的两个卡位端超出中空腔体两端开口处的范围至卡位端全部卡接在两个套管的外边缘处之间所经过的全部位置,其中两个卡位端全部卡接在两个套管的外边缘处时为极限位置;第二位置为两个卡位端全部退入至中空腔体两端开口范围内时与套管不再卡接时的位置。当卡位部位于第二位置时将连接装置的一端插入到其中一个座椅后背的套管中,将连接装置的另一端插入到另一个座椅后背的套管中;当卡位部位于第一位置的极限位置时,连接装置将分体式后排座椅连接为一体并进行卡锁。
当汽车遇到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的情况时,连接为一体的分体式后排座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座椅的翻转位移,避免了对乘员造成较大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分体式后排座椅的骨架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轴向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80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