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带式生物转链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6534.2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0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斌;杨延春;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沿海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2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生物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式生物转链污水处理装置,尤其能处理污水池或河道内的深层污水,属于生物膜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现有的生物膜法处理污水装置主要是以生物转盘的形式出现。目前,生物转盘主要是由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及驱动装置四部分所组成。其处理污水的效果受生物转盘盘片直径制约,一般盘片的40%浸没于水中,而生物转盘的直径一般在2.0-3.6米,这就使得现有生物转盘对污水池或河道内的深层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需要通过加强浅层污水与深层污水的对流稀释来改善处理效果。虽然通过曝气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会增加动力消耗,且对于河水安装困难。此外,生物转盘盘片布设时,多采用盘片与转轴旋转方向平行的方式,极易出现供氧能力不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履带式生物转链污水处理装置,其目的旨在解决现有生物转盘处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检修方便、携氧效率高、处理效果显著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履带式生物转链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主动轴、生物转链叶片、从动轴、主动轴齿轮、从动轴齿轮、履带;其中主动轴上装有主动轴齿轮,从动轴上装有从动轴齿轮,履带绕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履带上的卡口与主动轴齿轮和从动轴齿轮均相吻合,生物转链叶片安装在履带上,生物转链叶片的外缘与叶片连接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由于装置采用的是主动轴、从动轴及履带式生物转链方式组合而成,设备运行时,可将污水池或河道内深层污水带到浅层,达到改善生物转盘处理深水效果不佳的目的,同时可增加盘片的供氧能力,防止出现设备供氧不足现象;设备整体构造简单,运行维护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履带式生物转链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1-1剖面图。
图3为图1的2-2剖面图。
图4-1为履带的示意图。
图4-2为齿轮的示意图。
图5为叶片连接装置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中的1是主动轴、2是污水池或河道、3是生物盘/叶片、4是从动轴、5是主动轴齿轮、6是叶片连接装置、7是从动轴齿轮、8是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履带式生物转链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主动轴1、生物转链叶片3、从动轴4、主动轴齿轮5、从动轴齿轮7、履带8;其中主动轴1上装有主动轴齿轮5,从动轴4上装有从动轴齿轮7,履带绕在主动轴1和从动轴4上,履带8上的卡口与主动轴齿轮5和从动轴齿轮7均相吻合,生物转链叶片3安装在履带8上,生物转链叶片3的外缘通过叶片连接装置6相连。
生物转链叶片3采用网筛、塑料等材料制成,生物转链叶片3的布设方向与转轴方向平行,生物转链叶片3与转轴方向平行时,生物转链叶片3的外缘通过叶片连接装置6相连,以增加盘片间的连接稳定性;叶片连接装置6由PVC等塑料材料包裹的尼龙绳制成。
使用时,通过外接动力装置,首先带动主动轴1转动,进而通过履带8带动从动轴4转动,最终使得安装于履带8上的生物转链叶片3在污水和空气间循环运动,促使了浅层污水与深层污水间对流的形成的同时,加强了生物转链叶片3的氧气携带量,避免设备供氧不足现象的出现。多个履带式生物转链污水处理装置可平行布置于同一组转动轴上,形成一组履带式生物转链污水处理装置。实际使用中,可通过适当增加串联或并联多组履带式生物转链装置的数量,以增加对污水处理效果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沿海水利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沿海水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6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的膜片曝气器
- 下一篇:高效废水电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