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S2冷凝回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2229.6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列;胡士吉;李福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菲特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7/00 | 分类号: | F28B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s sub 冷凝 回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厂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CS2冷凝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化纤厂废气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废气中CS2,用蒸汽解析活性炭中吸附的CS2,形成水蒸气和CS2蒸汽的混合物,经冷凝回收CS2。每回收1吨CS2需要6吨蒸汽,冷凝回收1吨 CS2大约需要370万大卡冷量。热能利用极不合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先后走访多家化纤厂采样数据,并针对采样来的数据反复分析、研究和总结,最终设计出一套新型CS2冷凝回收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CS2冷凝回收设备。
技术方案是:CS2冷凝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CS2的冷凝器分为两级,两级之间通过管道将Ⅰ级冷凝器和Ⅱ级冷凝器连接,两级之间连接使用法兰连接,Ⅰ级冷凝器上开有CS2进口A1、Ⅰ级冷凝器CS2出口A2、Ⅰ级冷凝器冷却水进口B1、Ⅰ级冷凝器冷却水出口B2、Ⅰ级冷凝器冷凝水出口D;Ⅱ级冷凝器上开有Ⅱ级冷凝器CS2进口A3、Ⅱ级冷凝器CS2出口A4、Ⅱ级冷凝器冷却水进口C1、Ⅱ级冷凝器冷却水出口C2。
本实用新型CS2冷凝回收设备的优点是:结构合理,成本低、余热利用合理、二次污染小,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随冷凝水排放的CS2几乎为0,对应的二次污染几乎为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CS2冷凝回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Ⅰ级冷凝器2,2为连接管,3为Ⅱ级冷凝器,
A1.为Ⅰ级冷凝器CS2进口(进口物质:气态CS2及蒸汽;温度:120℃)
A2.为Ⅰ级冷凝器CS2出口(出口物质:气态CS2及蒸汽;温度:100℃)
A3.为Ⅱ级冷凝器CS2进口(进口物质:气态CS2及蒸汽;温度:100℃)
A4.为Ⅱ级冷凝器CS2出口(出口物质:液态CS2及冷凝水;温度:35℃)
B1.为Ⅰ级冷凝器冷却水进口(进口物质:可用系统内其他热交换器用过的出口冷却水;温度:低于95℃)
B2.为Ⅰ级冷凝器冷却水出口(出口物质:冷却水;温度:95℃)
C1.为Ⅱ级冷凝器冷却水进口(进口物质:冷却水;温度:32℃)
C2.为Ⅱ级冷凝器冷却水出口(出口物质:冷却水;温度:41℃)
D. 为Ⅰ级冷凝器冷凝水出口(出口物质:冷凝水;温度:9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将原来冷凝回收CS2的冷凝器分为两级,控制第一级冷凝器的冷却水的流量,使冷却水的出口温度高于95℃,冷凝水流量小于解析用蒸汽量。
回收的热水可以供活性炭干燥,硫氢化钠的浓缩制片,活性炭吸附槽的再生。
回收的热水最合理的利用是安装吸收式冷水机,将冷冻水供本系统内的废气翅片冷却器、废气冷凝器、CS2冷却器使用。
原有系统每回收1t CS2需要6t蒸汽,35℃的冷凝水排放量大约也是6t,其中含CS2 8.4kg。这是一个很大的二次污染源。
本实用新型将在95℃下排放大部分(例如40~60%)的冷凝水,其余的冷凝水虽然在35℃下排放,但是,由于系统内有充裕的热水可以把它加热到50℃后排放,并且将含CS2的蒸汽送至废气冷凝器,再次回收CS2。
两级之间通过管道法兰连接,利用系统中其他热交换器用过的出口冷却水(温度低于95℃),在Ⅰ级冷凝器中控制其流量,将Ⅰ级冷凝器中的气态CS2及蒸汽由120℃降到100℃,同时回收Ⅰ级冷凝器出口冷却水及冷凝水供系统其它热交换器使用;控制Ⅰ级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流量,将100℃的气态CS2及蒸汽冷凝成35℃的液态CS2及冷凝水,最终回收液态C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菲特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沈阳菲特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22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