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卧铺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9435.6 | 申请日: | 2014-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59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秦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星 |
主分类号: | B61D31/00 | 分类号: | B61D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99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卧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卧铺车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卧铺车,属于轨道交通客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普通碳钢车和动车组上一般均设置有轨道交通卧铺车:其中,普通碳钢车上一般设置有高级软卧、两层铺软卧车和三层铺硬卧车,普通单层25型三层铺硬卧车定员66人,二层铺软卧车定员36人;对于目前国内已大面积投运的动车组列车和高铁列车,由于客室高度和安全等因素限制,一般只能使用传统的双层铺席,定员40人左右。纵观当今轨道交通卧铺车,都存在定员数较小,运输效率较低的问题,直接导致卧铺票额既少同时票价又高,一方面广大乘客对出行舒适度的要求远远无法满足,另一方面铁路系统也空耗了大量运输资源,但产生效益有限。
传统25型三层铺硬卧车和两层铺软卧车以及动车组卧铺车中的铺席均至少双人共用一间隔间,独立性私密性不好,乘客之间容易相互干扰,不仅旅途生活质量受损,心理舒适度也不好。
传统25型三层铺硬卧车和两层软卧车以及动车组卧铺车中的铺席均沿客室宽度方向排布,列车紧急制动时易引发乘客滚落。
传统25型三层铺硬卧车和两层软卧车中的铺席均紧靠客室单侧侧壁布置,理论上不利于车辆质量平衡。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应用中常见轨道交通卧铺车中铺席垂直于客室侧壁布置时无法在通道两侧同时布置铺席,而多列铺席水平布置于中央通道与客室侧壁之间时靠窗铺席或进出不易或需单独设置通道空间,且较高定员数的卧铺车乘客均无独享空间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卧铺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置有客室,所述客室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客室的两侧侧壁之间各排布一列或高低排布多列铺席,其特征在于:铺席铺面的总体长度方向与所述客室的长度方向既不垂直也不平行,均形成一锐角,且所有所述锐角角度相同。同时,沿客室长度方向相邻的铺席间仅由隔墙分割,无其余空间,铺席铺面与其两侧隔墙、上层铺席底面或车顶棚以及客室侧壁构成一开口朝向客室中部通道的五面腔体,形成每位乘客均有独享空间的单人舱式铺席。此种倾斜式蜂巢布局方式同时调和了空间利用效率与乘客舒适性间的多个矛盾,同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此种布局方式所形成的铺席的完整铺面为非矩形的平行四边形,符合人体头脚两端宽度较小,中部躯干宽度较大的规律,既可以基本保证舒适性,又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倾斜”特性,可使铺面面积和现有软硬卧铺席铺面面积、长宽比例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在中央过道两侧同时排布铺席,对客室内中央过道两侧的空间充分利用,可以把传统硬卧车辆内边座与行李架的空间转化为铺席空间并可以最终转化为铺席数量。而在传统铺席铺面长度方向与客室长度方向垂直布局方式下,由于客室宽度以及客室中部通道需直行的限制,导致通道两侧无法同时布置铺席,而在通道单侧布置铺席的情况下,无论单纯增加铺席铺面长度虽然可以给单一铺席内增加一部分使用空间,但无法把此空间用于增加铺席总数;第二,此种布局方式下各铺席铺面均有一边直接与中央通道相邻,乘客出入方便,互不影响,避免了铺席长度方向与客室长度方向一致且在通道一侧设置多列铺席的排布方式下,靠窗铺席或出入不便或需单独设置通道空间的问题;第三,此种布局方式下几乎全部铺席空间的形状完全一致,均为一较规律的六面体,内部空间平整且各铺席空间互不交错侵占,不仅保证了乘客的舒适性也易于加工生产;第四,由于此种布局方式的每位乘客均有独享空间的单人舱式铺席,并且通道两侧舱口相对的铺席间亦形成较大角度,可显著遮断乘客间视线,即便不使用舱口遮帘,亦可使每个铺席的乘客感受到相对独立私密的个人空间,可明显降低乘客间的相互干扰,极大提高了每位乘客身体心理等多方面的舒适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交通卧铺车中,通过在每个单人舱式铺席内部单独设置可收放的桌板、行李架、电源接口以及可调节的空调出风口等设施,在满足旅途中各项基本需求的同时,亦可灵活满足每位乘客对空调温度及风量的不同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星,未经秦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9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箱节点
- 下一篇:有轨电车被动式液压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