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气膜建筑的组合式气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8696.6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7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唐戍鸣;翟禹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创飞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5/22 | 分类号: | E04H15/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建筑 组合式 膜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膜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构成充气膜建筑本体的便于组装的组合式气膜结构。
背景技术
充气膜建筑通常是采用高强度、高柔性的薄膜材料为主材料,利用密封空间内空气压力支撑原理,将充气膜材的外缘固定在地面基础或屋面结构上,利用充气系统将空气送入气膜内部空间,当气膜内压力大于气膜外压力时,就产生一定的气压差,气膜内气体就能将充气膜材支撑起来覆盖在地面上或屋面上,形成大跨度的无梁无柱的建筑空间。充气膜建筑由于自身的结构特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与现有的普通建筑相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和施工便捷性,因而,在建筑领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用于搭建展馆、卖场、娱乐场所、旅游设施、军/民用帐篷等。
现有的充气膜建筑通常是将呈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一整块整体式充气膜材的外缘固定在地面基础或屋面结构上形成充气膜建筑结构系统,这种整体式气膜结构由于体积大,不便于运输安装及现场组装,另一方面,一旦整体式气膜结构的某一位置破损而发生气体泄漏,则会影响到整个充气膜建筑的支撑性能,而且需要对整个气膜结构进行维修生殖整体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充气膜建筑的组合式气膜结构,便于运输安装及安装成形,且便于充气膜局部破损后的修复及更换,较之传统的流动空气式充气膜结构,具有更佳的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充气膜建筑的组合式气膜结构,包括支撑膜骨架及多个密闭充气膜单元,支撑膜骨架包括在端面上设置的多个闭合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沿支撑膜骨架轴向贯通,且所述多个安装空间互相独立;充气膜单元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充气膜单元的外缘与支撑膜骨架上所述安装空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充气膜单元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外两侧均使用气密件密封。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所述充气膜单元的外缘带有第一连接节,支撑膜骨架上所述安装空间的外周壁带有第二连接节,第一连接节及第二连接节均带有内部轴向通孔,第一连接节及第二连接节的所述轴向通孔内穿有同一闭合绳索。
所述第一连接节与第二连接节交错布置。
所述充气膜单元与所述安装空间的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内侧使用衬底密封,所述可拆卸式连接处的外侧使用气密拉链密封。
所述充气膜单元为由周边牢固固定的两层充气膜形成的独立的双层密闭充气空间。
所述充气膜单元及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为三角形,且以支撑膜骨架端面上任意一个节点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六个所述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充气膜单元与支撑膜骨架可拆卸式连接从而形成充气膜建筑的组合式气膜结构,与传统的整体式气膜结构相比,便于运输安装,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坏充气膜材,安装成形简捷,且便于充气膜材局部破损漏气后的修复及更换;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膜单元为由周边牢固固定的两层充气膜形成的独立的双层密闭充气空间,能够形成一个密闭的静态空气层,相对于传统的流动空气式充气膜结构,具有更佳的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视图,其中气膜结构的外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视图,其中气膜结构的内侧位于正面,所述支撑膜骨架未全部示出。
图3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放大图。
其中:1、支撑膜骨架;101、第二连接节;2、充气膜单元;201、第一连接节;3、绳索;4、衬底;5、气密拉链;6、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创飞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创飞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86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震型驱鸟高压电铁塔
- 下一篇:一种撑顶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