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97831.5 | 申请日: | 2014-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3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 发明(设计)人: | 莫明亮;钟松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罗伟平 |
| 地址: | 35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电池的极耳断裂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铝箔或铝片作为阴极极耳,采用铜箔、铜片或镍箔、镍片作为阳极极耳。这些金属箔或金属片均有其弯折寿命与抗弯折强度,当电池受到震动或遭遇到跌落等情况时,电池极耳(包括阴极极耳和阳极极耳)由于其本身有限的弯折寿命或其本身的抗弯折强度不足以承受电池所受到的冲击时,就会发生断裂,从而使得电池内部蓄积的电能无法输送到电池外部,进而导致电池失效。
有鉴于以上,确有必要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当电池受到强烈震动或跌落时,其包含的极耳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可以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当电池受到强烈震动或跌落时,其包含的极耳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可以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极片、隔离膜、电解液和包装膜,所述极片和所述隔离膜组装成电芯,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解液均容置于所述包装膜内,所述极片上设置有极耳;所述极耳包括内置段、伸出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封装于所述包装膜的封印边内,所述内置段的一端与所述极片连接,所述内置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连接;所述伸出段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伸出段的另一端伸出于包装膜之外,所述内置段上设置有至少一段褶皱结构。当电池受到震动或遭遇到跌落等情况时,内置段若发生断裂,则很难进行修复,从而使得电池内部蓄积的电能无法输送到电池外部,进而导致电池失效,因此,需要在内置段上设置褶皱结构,以防止内置段的断裂造成的电池失效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褶皱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连续排列、依次连接的褶皱,所述褶皱选自V字形褶皱、U字形褶皱、Z字形褶皱和S形褶皱中的至少一种。这几种形状的褶皱易于实现,而且具有较好的抗震缓冲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褶皱最宽处的宽度为0.5 mm ~5mm。褶皱的宽度不能太大,否则其所能发挥的抗震缓冲作用较弱。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相邻的所述褶皱之间的中心距为0.5 mm ~5mm,相邻的褶皱之间的中心距不能太大,否则其所能发挥的抗震缓冲作用较弱,相邻的褶皱之间的中心距也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被折断,反而达不到保护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褶皱结构的更远离所述封印边的一端到所述极片的距离为0.03 mm ~1.0mm,所述褶皱结构的更靠近所述封印边的一端到所述封印边的距离为0.03 mm ~1.0mm,如此设置的褶皱结构的保护效果较佳。当褶皱结构为两段或两段以上时,应理解为:褶皱结构中最远离封印边的一端到极片的距离为0.03 mm ~1.0mm,褶皱结构中最靠近封印边的一端到封印边的距离为0.03 mm ~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置段包括至少一段弧度小于π/2的弯折段和位于所述弯折段两端的平滑段。弯折段的设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震缓冲的作用,而且当内置段与极片之间的焊接位置和连接段在纵向上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设置弯折段还可以将极耳巧妙地引到连接段所在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褶皱结构设置于所述弯折段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褶皱结构设置于所述平滑段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褶皱结构设置于所述平滑段和所述弯折段上。
以上三种结构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但是以褶皱结构设置于弯折段上的效果最佳。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极耳的内置段设置褶皱结构,从而可以在电芯和包装膜的封印边之间形成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弹性”的抗震缓冲区,当电池受到强烈震动或遇到跌落的情况时,该抗震缓冲区可以有效防止极耳的断裂,从而可以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极耳的内置段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极耳的内置段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极耳的内置段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极耳的内置段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78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自动注液装置
- 下一篇:沟槽肖特基半导体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