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7057.8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8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璐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盘***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进样气相 分子 吸收 光谱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自动进样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
背景技术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以下简称GPMAS)是基于被测成分所分解成的气体对光的吸收强度与被测成分浓度的关系遵守比耳定律这一原则来进行定量测定的,根据吸收波长的不同,也可以确定被测成分而进行定性分析。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是基于GPMAS原理,通过化学反应将液相样品中的待测成分转化为气体,使气体从液相样品中分离出来并载入测量系统测定气体的含量,最后计算出样品中待测成分浓度的设备。其用于测定氨氮、硫化物、凯氏氮、总氮、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硫酸盐、氯离子、高锰酸盐指数。
中国专利号为:201210121247.X,名为一种便携式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进样装置、加热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干燥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器、检测器、信号处理系统、控制系统与读出系统,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气体输出口处。该技术方案采用传感器替代现有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装置中的脉冲灯电源、锐线光源灯和透镜组,简化了检测装置的结构,仪器生产成本降低,且便于携带,可对户外的待测物体进行检测,仪器适用范围广泛。
但是上述的分析仪器中,进样以及添加试剂通常都是人工手动操作。手动添加既花费了实验员太多时间和精力,又因为个人操作水平等问题容易造成更大的实验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计量准确性,进而提高分析仪器的测试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一种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光谱仪壳体,以及设置在光谱仪壳体内部的依序连通的反应器、吸光管、单色器、光电倍增管以及信息处理系统,所述反应器连接有进气装置,所述之气相吸收光谱仪还包括一个双向传输蠕动泵,该双向传输蠕动泵设置在光谱仪壳体的内部,所述双向传输蠕动泵用于自动进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中,所述双向传输蠕动泵连接一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连接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中,所述驱动器为三个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与所述双向传输蠕动泵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中,所述反应器还连接有一废液池用于收集所述反应器内产生的废液。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中,所述吸光管的上部连接有废气吸收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之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将蠕动泵自吸进样用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中,充分发挥蠕动泵无污染、精度高、密封性好、维护简单、具有双向传输能力等优点,实现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从手动进样到快速自吸进样。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之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方便说明以及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之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及工作流程,本实施例将结合该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过程及附带的装置一同进行说明。
对照图1,本实用新型之自动进样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包括光谱仪壳体,以及依序连通的反应器10、吸光管20、单色器30、光电倍增管40以及信息处理系统50,所述反应器10连接有进气装置60,该气相吸收光谱仪还包括氧化剂瓶70、试剂瓶80以及样品试瓶90,所述样品试瓶90内设置有样品试管901,该样品试管901分别通过第一软管001、第二软管002连通所述氧化剂瓶70和所述反应瓶10,所述第一软管001和所述第二软管002连接有一个双向传输蠕动泵100,所述试剂瓶80设置有一进样软管801,所述进样软管801连通所述的第二软管002的位于所述双向传输蠕动泵100与所述样品试管901之间的部位。另,所述吸光管20的上部连通有废气吸收管201,所述反应瓶10还连接有一废液池101用于收集反应瓶10内的反应所产生的有毒气体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软管001和所述第二软管002要求具有很好的弹性、耐磨性、气密性以及耐压性。所述之双向传输蠕动泵100通过挤压第一软管001和第二软管002来实现液体之间的传输。
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璐,未经孙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7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叠片机及其电芯贴胶结构
- 下一篇:带自动进样器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