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6506.7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焦耿军;刘霞;高菱宜;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华;焦耿军;刘霞;高菱宜;白云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科 缺损 创面 感染 护理 用负压 封闭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机体皮肤或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感染是显微外科最常见的、最难处理的问题,由于机体皮肤或软组织缺损创面感染的治疗存在进一步交叉感染或加剧组织坏死的问题,便出现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相对于现有各种外科引流技术而言VSD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进展。该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所首创,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的治疗或促进移植皮肤的成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近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和积极发展,VSD技术已成为处理骨科和外科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
目前的这类装置都包括负压产生部分和与创面接触的引流端,该引流端都是直接将一根管状物延伸至创面进行引流,这类装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根据创面大小进行调整,二是在引流过程中对创面会有一定的压力冲击从而导致创面进一步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该装置可以调节引流端覆盖创面的大小,并且引流过程更加的平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一负压产生部分和与创面接触的引流端,所述引流端包括第一导管,在所述第一导管的末端连接有一柔软吸盘,在所述柔软吸盘内部设置有多个细孔,所述细孔连通柔软吸盘底部和所述第一导管的内腔,在所述第一导管上还设置可张开和收拢的喇叭形外壳,所述喇叭形外壳包覆在所述柔软吸盘外,在所述喇叭形外壳与所述第一导管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可调节所述喇叭形外壳开口大小的扣环。
进一步的,在所述喇叭形外壳的开口边缘设置有胶垫圈。
进一步的,所述柔软吸盘由硅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柔软吸盘的直径大小为0.2-5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喇叭形外壳为透明外壳。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引流端的喇叭形外壳罩在创面四周,可以根据创面大小通过扣环调节其开口,然后将柔软吸盘慢慢贴近创面,最后通过负压产生部分产生负压通过第一导管、柔软吸盘上的细孔将创面中的异常分泌物引导出,由于柔软吸盘贴近创面而且具有多个细孔,可以均匀地对创面施加压力,从而到达平缓引流的目的,进而降低引流带来的创面损伤。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缺损创面感染护理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包括一负压产生部分和与创面接触的引流端。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于引流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引流端包括第一导管1,在所述第一导管1的末端连接有一柔软吸盘2,在所述柔软吸盘2内部设置有多个细孔21,所述细孔21连通柔软吸盘2底部和所述第一导管1的内腔,在所述第一导管1上还设置可张开和收拢的喇叭形外壳3,所述喇叭形外壳3包覆在所述柔软吸盘2外,在所述喇叭形外壳3与所述第一导管1连接的部位设置有可调节所述喇叭形外壳3开口大小的扣环4。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引流端的喇叭形外壳3罩在创面四周,通过扣环4山下滑动调节其开口大小,然后将柔软吸盘2慢慢贴近创面,最后通过负压产生部分产生负压通过第一导管1、柔软吸盘2上的细孔21将创面中的异常分泌物引导出,由于柔软吸盘2贴近创面而且具有多个细孔,可以均匀地对创面施加压力,从而到达平缓引流的目的,进而降低引流带来的创面损伤。
为了使得与创面四周的皮肤结合更加紧密,在所述喇叭形外壳3的开口边缘设置有胶垫圈5。
为了进一步保护创面,所述柔软吸盘2由硅胶制成。
为了适应通常创面的大小需求,所述柔软吸盘2的直径大小为0.2-5厘米。
为了便于操作过程中便于观察,所述喇叭形外壳3为透明外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的改变之处,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华;焦耿军;刘霞;高菱宜;白云,未经张华;焦耿军;刘霞;高菱宜;白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6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井救援装置
- 下一篇:可测量的球囊扩张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