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透湿量涂层膜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5412.8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8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丁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透湿量 涂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透湿量涂层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欧盟汽车车灯的弯管透气孔散雾去凝露理论,内有海绵防尘,也接灯内空气随灯内温度的变化可以大出大进,从而较快的实现灯内散雾去凝露,弯管透气的车灯使用不久后壳体内积尘和电气元件锈蚀。
美国Gore公司的散雾去凝露理论:车灯是通过灯内与灯外透气对流,建立一种气压平衡,灯内水蒸气随灯内的温度升高而排出灯外,壳体上使用面积大一点的透气膜贴片方法实现散雾去凝露。从而减少水蒸气对灯光的散射模糊不清的现象发生,车灯不工作时外部环境潮湿空气会进入壳体内。
日东电工公司的散雾去凝露理论:车灯是通过灯具的上下位置透气孔形成空气对流,灯内水蒸气随灯内的温度升高从上位置的透气孔排出灯外,下位置的透气孔不断补充灯外空气。从而减少水蒸气对灯光的散射模糊不清的现象发生,该理论使用的透气栓数量多,没法解决壳体内空气温度较低区域的凝露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水性高,透湿性好,排湿能力强的大透湿量涂层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透湿量涂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膜层和涂层,所述基础膜层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涂覆于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上的涂层为聚氨基甲酸酯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聚氨基甲酸酯涂层的厚度为0.012mm-0.025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涂层滚涂于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的一侧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大透湿量涂层膜具有良好的吸湿导湿性能,含有汉麻秆芯超细微粉的透湿因子纤维素含量大,有大量的羟基使其与水分子结合基团多,同时存在微沟槽和微孔,增大了吸湿面积和扩散面积;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完全满足了汽车车灯和其它小型的精密电子设备(手机、导航终端、微型电脑等)性能可靠发挥,在防水、防尘、防油、透湿、抗氧化溶液腐蚀等防护综合性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大透湿量涂层膜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2、聚氨基甲酸酯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大透湿量涂层膜,包括:基础膜层和涂层,所述基础膜层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1,滚涂于所述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一侧表面上1上的涂层为含有汉麻秆芯超细微粉的聚氨基甲酸酯乳液共聚涂层2。
实施例1:
含有汉麻秆芯超细微粉的聚氨基甲酸酯乳液共聚涂层2的涂层剂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均匀搅拌制成:
聚氨基甲酸酯 20%;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 55%;
亲水基团溶剂 2%;
汉麻秆芯超细微粉 18%。
其中,含有汉麻秆芯超细微粉的聚氨基甲酸酯乳液共聚涂层2的厚度为0.012mm。
涂层剂的粘度指数为33 Pa.s。涂层剂内包括35%的不挥发物。
实施例2:
含有汉麻秆芯超细微粉的聚氨基甲酸酯乳液共聚涂层2的涂层剂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均匀搅拌制成:
聚氨基甲酸酯 23%;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 57%;
亲水基团溶剂 4%;
汉麻秆芯超细微粉 21%。
其中,含有汉麻秆芯超细微粉的聚氨基甲酸酯乳液共聚涂层2的厚度为0.0185mm。
涂层剂的粘度指数为33 Pa.s。涂层剂内包括40%的不挥发物。
实施例3:
含有汉麻秆芯超细微粉的聚氨基甲酸酯乳液共聚涂层2的涂层剂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均匀搅拌制成:
聚氨基甲酸酯 25%;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 60%;
亲水基团溶剂 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泛亚微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54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