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硝酸镁及其造粒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95201.4 | 申请日: | 2014-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9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静 |
| 主分类号: | C01F5/38 | 分类号: | C01F5/38;C05C5/00;C05G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李光林 |
| 地址: |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酸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硝酸镁及其造粒设备。
背景技术
无机盐的造粒方法很多,但高塔造粒是众多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除了硝酸铵、硝酸钾、尿素以及其他复合肥造粒成功地采用高塔造粒制造,高塔对生产肥料工艺技术方面,通过多年的实际应用,工艺和设备都非常成熟和完善了。但是,因高塔的投资成本较高,一般均在600万-1000万之间,建设周期两年左右,投产慢,而且占地面积大。含有结晶水的硝酸镁采用这种方法难度较大,硝酸镁采用高塔造粒的方法,只是停留在文字和设想阶段,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用和发展。
现有的硝酸镁产品大多是含有六个结晶水的颗粒球状产品,六水硝酸镁产品的生产过程,经浓缩达到结晶标准的硝酸镁液体,送至结晶池或箱,去冷却结晶和分离,无法进行机械和连续化生产,能耗高、效率低,通过离心分脱液分离达不到彻底,成为小结晶微粒后,结块现象严重,流动性差,给用户造成使用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硝酸镁产品,此产品外观漂亮、强度高、流动性好、不易结块。
提供一种硝酸镁造粒设备,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投产快、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硝酸镁,包括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硝酸镁本体,所述硝酸镁本体上具有凹形圆孔。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硝酸镁本体呈现半透明状态,硝酸镁本体的直径为1.0-4.0mm。
本硝酸镁产品外观漂亮,流动性好,强度高,抗压强度在30N以上,存放三个月不结块。
一种硝酸镁造粒设备,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的上部设置有缓存罐和引风机,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喷头,所述喷头与缓存罐连接。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引风机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引风机沿周向均布。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引风机为轴流引风机。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还包括储存罐、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和控温罐,所述第一输送泵分别与储存罐和控温罐连接,所述第二输送泵通过输送管与缓存罐连接。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还包括冷却机、提升机和筛分机,所述冷却机分别与筒体和提升机连接,所述提升机与筛分机连接。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还包括包膜机和包装机,所述包装机的上部设置有储仓,所述包膜机分别与筛分机和储仓连接。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有料斗。
本硝酸镁造粒设备解决了硝酸镁行业多年困扰企业的生产成本高、工艺不能连续化工作、劳动强度大、投资大、周期长的问题,本硝酸镁造粒设备总投资控制在150-260万元之间,建设周期90天,本硝酸镁造粒设备在电脑中控分配状态下能够连续进行凹孔硝酸镁颗粒的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投产快、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采用一步法生产带孔硝酸镁颗粒,工艺简单,产品外观漂亮、强度高、流动性好、不易结块,造粒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投资成本低、建设周期短、投产快、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硝酸镁造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筒体顶部的俯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筒体底部的俯视图;
附图4为附图1中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硝酸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硝酸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一种硝酸镁,包括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硝酸镁本体22,硝酸镁本体22上具有凹形圆孔23,六水硝酸镁的质量百分比为97%-99%。
硝酸镁本体22呈现半透明状态,表面光滑,硝酸镁本体的直径为1.0-4.0mm。
实施例2:如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一种硝酸镁造粒设备,包括筒体12,筒体12的下部设置有料斗5,料斗5的形状为锥形,筒体12上的上部设置有缓存罐17和引风机16,筒体12的内部设置有喷头13,喷头13与缓存罐17连接。
引风机16的数量为十个,十个引风机16沿周向均布,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引风机16的数量。
引风机16为轴流引风机,引风机16通过引风管15与套筒12内部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静,未经王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52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护功能性手术用面料
- 下一篇:一种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





